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小眦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其色鲜红。是病由心络而来,下焦火横行之疾。”治宜清热祛风除湿,可选用白薇丸或泻湿汤加减。
未成年的男孩。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胞轮振跳之俗称。详该条。
【介绍】:见虞惊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从脉的位置、次数、性状、形势等,分为多种。前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朱砂莲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是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以其刺及络脉,故名络刺。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