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少阳病热郁胆腑的证候。如口苦,咽干,目眩,胸闷呕吐。少阳腑病与少阳经病常同见,故均属小柴胡汤主治范围。
见《本草纲目》。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
合,指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出《灵枢·经别》。一合是指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相合而言。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即位于胸骨剑突之中心处。主治心痛。艾炷灸3~5壮。
《银海精微》卷上方。胆南星七钱,防风、干姜各三钱,白附子、川乌、白芷、薄荷、木香、白术、茯苓、人参各五钱,朱砂一钱,麝香、冰片各五分,牛黄三分,白僵蚕二十个。为细末,冬季用蜜二斤,甘草半斤,煎作膏,和
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
即肛门。详该条。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病名。《囊秘喉书》:“多因劳病未愈,虚火上炎,荣血已竭。其症上腭有红点,密密如蚊齧痕。”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知柏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