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之别名。②见《吉林中草药》。为迎山红之别名。③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满山红。各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远。湖南潭阳(今属黔阳地区)人。长于儿科。撰《幼科汇诀直解》9卷,对于幼儿临症诊治,各种病证,包括外伤、疯狗咬伤、误吞异物等,皆有论述。所列治法中,列有初生病推拿法。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即大健脾丸,见该条。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指淋症之突发者。《圣济总录·诸淋门》:“下焦有热,传入膀胱,其候卒然少腹急痛,小便淋数涩痛,故谓之卒淋。”治宜清热通淋。方用木通散、茅根汤等。参见淋、热淋条。本证可见
见本草选条。
《兰室秘藏·泻痢门》方。黄芪、柴胡、当归、益智仁、陈皮各三分,升麻六分,炙甘草二钱,红花少许。为粗末,水煎服。治大便日行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泻,腹中鸣,小便黄。
生机勃发,推陈出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证名。指呼吸喘急,喉间有痰鸣者。后世多称为哮或痰喘。《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类经》卷十三:“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
证名。见《灵枢·颠狂》。指呼吸短促,如不能接续。《医宗必读·喘》:“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有虚实之分。虚证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乏力等症,多由体气素虚或病后真元耗损所致。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病发则瞳神之色“若蓝靛之合藤黄者,绿风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绿风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