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髂骨的髂翼部分。
全舌深红或紫红,舌根强硬不语之象。主脏腑实热已极、或因燥火浸淫,或为时疫直中,宜苦寒清热解毒治之。若舌尖能动,舌根胖硬不能言语,此为肝风内动,风痰壅盛,宜清心开窍祛痰,平肝熄风。若舌短硬不能伸出,面色
书名。清·计楠撰。3卷。刊于1804年。分杂证述略、妇科述略和产后述略,阐述作者诊治经验。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且排泄物呈青色的证候。多因患儿感受寒邪,伤及脾胃,肝气逆乱,上扰于胃则吐乳,下扰于肠则泻青。治宜补脾平肝。用异功散加肉桂、白芍。
书名。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改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
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邪气有余。神有余则笑不休,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血有余则怒,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有余,实质是指五脏之邪
【介绍】:见孙纵添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①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的方法。适用于阳气躁动,心悸、失眠、惊痫、狂妄、烦躁易怒等病症。分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如因胆气虚或胆热引起心烦失眠,则用温胆安神或清胆安神。参见各条。②养生术语。指收摄精神,使
病证名。突然声音嘶哑。《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音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喉厌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治宜温散寒邪。用金沸草散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