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马莳注:“心本属火,火之性热,而受热则病,故恶热。”心为火脏,热极则心火炽盛;心主血脉,热甚火炽则津血耗伤或迫血妄行;心主神明,热盛则神明昏乱,而
【生卒】:214~282【介绍】:魏晋间医家、文学家。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
清肝热与养肝阴的药物组合,治疗肝热盛导致肝阴亏而生眼疾的方法。清肝热如白菊花、夏枯草、白芍、冬桑叶之类;养肝阴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蕤仁、酸枣仁之类。但这两类药中,多半既有清肝又有养阴作用,故也有
肝为将军之官,其气易急易亢,怒则气上,故怒为肝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志为怒。”
食疗著作。明·孟笨著。1卷。书于1634年。本书虽以《养生要括》为名,其内容则仅限于饮食卫生与食疗。在饮食卫生方面,提出三条准则:一戒轻杀,二善调理,三知避忌。全书将食疗诸品分成水、谷、菜、果、鳞、介
出《婴童百问》。即赤游丹。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因忧思劳伤心脾,心脾虚损则肺阴失养,阴虚生热,灼伤肺阴所致。症见经闭后饮食减少,日渐消瘦,久咳不止,四肢干痿,发热或潮热盗汗等。治宜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四物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