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毒性痢疾

中毒性痢疾

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开始多无脓血便为其特征。多发于夏秋两季,常见2~7岁小儿。由于疫毒之邪从口而入,湿热蕴伏肠胃所致。可出现邪毒旺盛的闭证,同时又可伴随正气虚衰的脱症。凡突起寒战高热,烦躁谵妄,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腥臭,伴有脓血或无大便者,为实热内闭;如突现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发凉者,为内闭外脱。实热内闭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内闭外脱者,宜扶正固脱,镇痉开窍,先服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以固脱镇痉,继用四逆汤。病情好转时,再清热制痢,如白头翁汤等。

猜你喜欢

  • 柳椹

    出《岣嵝神书》。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 葳参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员柱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 清暑利湿

    治疗夏季暑湿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者,用六一散、薏苡竹叶散。

  • 专阴

    ①指独有阴气而无阳气。②即脉之有阴无阳,属无胃气的真脏脉。《素问·阴阳类论》:“专阴则死。”

  • 阴中之至阴

    指脾。《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 经行情志异常

    病名。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喃喃自语,精神异常。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火上扰所致。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心失濡养,血不荣脑,神不守舍,症见悲

  • 豆寄生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杂病论

    医书。又名《伤寒卒病论》。16卷。东汉·张仲景撰。约撰于三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

  • 桑寄生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桑寄生、羌活、防风、白术各三两,杜仲、续断、赤芍药、薏苡仁、当归、独活、茯苓各二两,苍术四两,红花五钱,川芎八钱,木瓜三两六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三钱。治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