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医喉科学

中医喉科学

书名。广州中医学院编。本书是在《中医喉科学讲义》(1960年版)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从呼吸发声、辨识五味脏腑关系等方面论述咽喉、口舌生理特点;从邪毒侵犯、火热上蒸、痰浊瘀阻三方面分析其病机,再结合脉证概括诊断方法。各论分喉痹喉痈乳蛾喉风疫喉、其他喉病、口齿唇舌疾病七章,分论咽喉诸病。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法制

    中药传统的炮制法。是一种特殊规定的加工方法,有“如法炮制”的涵义,一般加有其他药料,如法(制)半夏等。

  • 伏骨

    即毖骨。详该条。

  • 摇手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厘正按摩要术》:“将小儿手从轻从缓摇之,……能化痰。”

  • 胞漏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肝经湿热下注而成。症见阴囊处起粟作痒,破流脂水,甚至肿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治则清肝利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搽黄柏散或苏叶研细外撒。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 刘赞(yūn 晕)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生,擅长骨伤科,为翰林医学。据载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韩昰在战争中左股部中箭不出近三十年,行走困难。1004年(景德初)经刘赟治疗,敷药后箭矢出,行走如故。后任医官。

  • 蛇咬伤

    即蛇啮。详该条。

  • 瘀血嗽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四。即瘀血咳。详该条。

  • 肉枯

    证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肌肉干枯萎缩。多由外邪乘虚内侵,气血衰少,肌肉失于濡养所致。本证可见于虚劳、偏枯、痿、痹等。参见各条。

  • 内外

    指疾病的内外部位。《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 土郁夺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上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粘而臭,舌苔黄腻,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