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丫叉毒

猜你喜欢

  • 万全

    【生卒】:十五至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密斋。罗田县(属湖北省)人。世医出身,为明代祖传儿科著名医家。精于儿科及养生学,临证有良效。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

  • 伏明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岁不及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歧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指炎热之气伏而不彰。

  • 鼾嗽

    病名。指因气虚而致痰涌气急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鼾嗽,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大虚之症。宜独参汤。”本证可见于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危症。参见短气嗽、气高、痰饮咳嗽条。

  • 砭针

    即砭石。出《针经指南·通玄指要赋》。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注“砭针者,砭石是也。”

  • 滋肾息风汤

    《医醇賸义》卷一方。当归、菊花各二钱,熟地黄、菟丝子各四钱,枸杞子、巴戟天、豨莶草各三钱,天麻八分,炒独活一钱,大枣十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肾风,症见头目眩晕,心中悬悬,惊恐畏人,常蒙被而卧。

  • 葛正蒙

    【介绍】:元代医生。字仲正。吴县(今苏州)人。为平江路(今江苏吴县、常熟、昆山等)官医提领葛应泽之子,得家传,精医学。

  • 脊三穴

    脊上三个穴位的合称。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哑门穴下1寸处一穴;陶道穴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下)一穴。主治脑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各直刺0.5寸~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

  • 伤力嗽

    病证名。指因持重过度,内伤脏腑气血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伤力嗽,兼有痰涎。用白术、知母、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麦冬、贝母、款冬花、花粉。”参见损嗽、咳嗽条。

  • 鸩酒毒

    病名。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治宜用大剂清热解毒

  • 肥人白带多痰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一:“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宜服柴术六君汤(六君加苍术、柴胡、升麻、生姜),兼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右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柴术六君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