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两感伤寒

两感伤寒

病名。指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致病。《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又:“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二日则阳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注解伤寒论》卷二:“表里俱病者,谓之两感。”《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两感谓一日太阳少阴两证俱见,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前六经之证是也。小柴胡汤凉膈散五苓散天水散、通圣散、双解散大柴胡汤可选用之,热势甚,欲可下者,三一承气汤或解毒合承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两感伤寒》:“两感伤寒一症,俞氏求原固确,惟救里救表,其间先后缓急,当消息之。如下利不止,肢冷筋吊者,则先救里。若下利尚微,足筋不吊,而头身剧痛,发热恶寒者,宜先解表,随证权变可也。”又:“仲景谓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朱南阳谓宜先救里,以四逆汤;后救表,以桂枝汤。”参见伤寒条。

猜你喜欢

  • 闭暑

    病名。《医学心悟》卷三:“闭暑者,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闭之也。其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者,风寒也;口渴,烦心者,暑也。四味香薷饮加荆芥、秦艽主之。”参见暑病条。

  • 周守忠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榕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撰有《历代名医蒙求》、《类纂诸家养生至宝》(即《养生类纂》)、《养生同览》等书。

  • 阴湿鼓胀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阴湿鼓胀,寒湿留着中焦,清阳不布,满腹坚胀,面黄,不渴,不食,脉沉迟,宜通阳汤。”参见鼓胀条。

  • 喻图南

    【介绍】:见喻化鹏条。

  • 天温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 宽中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 烂药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文蛤一个,硇砂、巴豆霜各等分。将文蛤挖一孔,填硇砂、巴豆霜于内,面封固,放锅中微火炒枯黑(如文蛤破,换蛤再炒),取出,放地上出火毒,再用元米炒枯黑,为细末,每用少许,置疮口上

  • 纽子三七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薛立斋

    【介绍】:见薛己条。

  • 脾实证

    证名。指脾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多由湿热困脾或瘀血停积等所致。《脉经》卷二:“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又:“脾实,……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