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关

下关

经穴名。代号ST7。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位于面部,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布有面神经颧支及耳颞神经分支。并有面横动、静脉通过,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主治牙痛牙关紧闭,耳鸣耳聋;以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等。直刺0.5~1寸。艾条灸3~5分钟(图12)。②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命关。详该条。

图12

猜你喜欢

  • 辛凉清气

    是用辛凉(寒)的方剂清解气分热邪的治法。如患者有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大汗出、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大等,用白虎汤,即属此法。

  • 小晕药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 指颈的后部。《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热争则项痛而强。”

  • 小叶万年青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阴痉

    病证名。指太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至若腹内拘急,因吐利后而四肢挛急者,未尝非太阴痉也。”《张氏医通·诸风门》

  • 冯国镇

    【介绍】:明代医家。河南洛阳人。长于小儿科,九十余岁时,仍很健康。著有《痘疹规要》、《幼幼大全》等书,皆佚。

  • 退针

    ①即出针,见该条。②指针在穴位内由深处向浅部抽提。可单纯外抽或和捻转结合进行,退针快慢据情而定,一般急退为泻,缓退为补。

  • 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 丝瓜筋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

  • 胞寒不孕

    病证名。又名宫冷不孕、胞冷无子、子脏冷无子、下部冰冷不孕。病因肾阳不足,寒自内生,胞宫失于温煦;或经期调摄不慎,风寒客于胞中,以致胞宫寒冷,难以摄精而致不孕。多伴有小腹寒冷,形寒肢冷,经行后期等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