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
见急救仙方条。
见急救仙方条。
病名。见《经效产宝·续编》。多因产后血虚,腠理不密,多汗复遇风邪相搏所致。症见口噤,背强如痫状,身反折,气息如绝,频繁发作。急宜灌服小续命汤。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左侧的二气。参间气条。
证名。小儿中风口斜僻,是风邪入于颌之脉络所致,见于面神经麻痹。治宜疏风舒筋,用防风散内服;外用蓖麻子、樗根皮、栝蒌瓤研末,以大麦面作饼,上掺药末,左患贴右,右患贴左(《太平圣惠方》)。针刺地仓透颊车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古人认为卫气有规律地运行于全身,每天按一定的循行路线往复运转五十周次,白天二十五周次,夜间二十五周次。《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垂下如珠。”相当于直肠息肉,乳头状瘤及较小的赘皮外痔。
见理瀹骈文条。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龄乃睡中上下齿相磨有声,由胃热故也。”即齘齿。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乳食失宜,积滞不化,迁延失治,蕴积成热,或大病之后,余毒未清,消耗阴液,阴液耗伤,虚火亢盛,骨受其灼,则为骨蒸。症见身体消瘦,潮热遇晚而发,盗汗心烦,或腹内有癖块,有
见《重庆草药》。为椿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