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黄解毒汤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栀子,加当归一钱半、甘草五分;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症烦躁心中热,倍黄连,加麦门冬一钱;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症腹胀满谵妄,倍大黄,加枳实厚朴各一钱;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症喘咳胸满多嚏,倍黄连,加桔梗五分、葶苈子一钱;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症下重足肿,寒而逆,倍黄柏,加熟地黄一钱、炮姜五分。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黄连二钱,黄芩、焦栀子、黄柏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治咽痛

猜你喜欢

  • 黄道栌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黄栌,详该条。

  • 痧胀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气、痧秽。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气为毒壅,火为毒升,故胸膈作胀,头目不清。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

  • 女子暗闭经

    病证名,指未婚女子的经闭。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十四五岁月水初潮,将出血海,少女不自知觉,此时或以冷水洗手足,或洗衣物,血冷则凝,不能出血海,致面色青黄,遍身浮肿,人多作水肿医治不愈,宜用通经丸(

  • 脑痈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 伤寒不可下

    指伤寒禁下之证。①太阳表证禁下。②少阳病禁下。③邪气尚浅,肠未燥实者不可下。④阳明经证禁下。⑤三阳合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⑥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⑦寒厥和虚家禁下。⑧血虚致厥不可下。⑨少阴病阳已虚,

  • 虚潭呈月

    病名。指黑睛上之薄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微翳,混蒙瞳子,人虽不觉,自难耐其昏眊,名曰虚潭呈月,盖其状光滑深沉,似无而实有也。凡一切险恶外障,致目失明者,愈后必有此。”属宿翳,详该条。

  • 腿肚

    指腓肠肌部分。

  • 解剖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睑。详该条。

  • 二浊

    即浊病。见《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因浊病有白浊、赤浊之不同,故名。亦称赤白浊。参见赤白浊、浊、便浊、精浊各条。

  • 内衄

    病证名。①呕血的一种表现。《千金要方》卷十二:“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