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家传广嗣纪要
见广嗣纪要条。
见广嗣纪要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升麻、甘草量减半。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茅根汁一合,调服。治痘疮发渴。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因新产血虚多汗出,易中风邪,血虚不能濡养筋脉,风邪易于化燥伤津,故令病痉;亡血汗多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
病名。丁亦作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肝之外候也。脏腑热盛,热乘于腑,气冲于目,热气结聚,而目内变生,状如丁也。”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脉象之一。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热邪盛。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则脉亦洪,但应指有力。
综合性医书。24卷。清·翁藻编。刊于1830年。全书摘录清以前医学文献及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卷1为运气要诀、经穴图考、奇经八脉;卷2脉要、名医杂著、名医方论、医门八法、六经定法、伤寒总论等;卷
【介绍】:宋代医家。字立之,号复真先生。从崔嘉彦学习医术,精于脉学。著有《脉诀》、《方脉举要》等书。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书名。陆锦燧撰于1913年。本书记述作者辨证论治的经验和心得为主,阐述温、凉、攻、补,因病而施,审病以定用药轻重等见解。于临证有一定参考价值。陆氏对西洋医学采取排斥态度。所附《医谈录旧》辑录笔记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