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薛珏生平

薛珏生平介绍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府宝鼎县人(今万荣县荣河镇一带),薛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薛宝胤,担任过邠州刺史;父亲薛纮,担任过蒲州刺史。朝廷因为他祖辈的功绩,就赏给薛珏一个出身,不必通过科举就能做官。他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懿德太子庙令、乾陵台令、太子中允、渭南尉、昭德县令等官职,在朝廷的考察中,经常名列第一。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清正廉明,深得朝廷赏识和百姓爱戴。任昭德县令时,百姓还准备给他立碑纪念,薛珏坚决地推辞了。后来,朝廷委任他为楚州刺史,兼该州的营田使。>>查看薛珏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宝鼎(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人,生卒年不详。

  他的祖父薛宝胤为唐邠州刺史,父薛纮为唐蒲州刺史,约在唐玄宗开元年后期,他以门荫入仕,初授职为懿德太子(名重润,唐中宗长子,其出生后不久即被立为皇太孙,武则天称帝时杖杀。)庙令,后不断迁升至乾陵台令。又为太子中允(太子东宫属官,职相当于门下侍郎),兼渭南县尉。唐朝有考察官吏政绪的制度,薛珏在渭南的考课为一等。同时,他还以廉洁清白闻名于世。

  渭南任后,薛珏迁昭德县令。他在昭德时也颇有政绩,深受吏民爱戴。当时县里百姓曾请求为他立碑颂德,但他—再推辞不让这样做。

  昭德任后,薛珏迁转楚州(治今江苏准安县,唐属淮南道)刺史,兼本州营田使。薛珏到任后,积极进行整顿,并裁减冗员,节省开支,从而增加了田租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

  唐安史之乱后,地方观察使(或节度使)擅权,往往节制数州,称霸一方。薛珏在楚州改革弊政,不仅损害了某些官吏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当地观察使的利益。这样,观察使捏造罪名,上奏朝廷,陷害薛珏。因此,薛珏被迁转为硖州(治今湖北宜昌市,唐属山南道)刺史。唐安史乱后,江淮富庶,山南贫穷,地方官俸禄受这种地区差别的影响很大。薛珏由楚州迁硖州在当时是一种惩罚。硖州任满后,薛珏迁任陈州刺史。陈州治在今河南淮阳县,地处中原,土地宽平,豪强地主很多。薛珏在此严于法令,办事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横行,使普通百姓得以喘息,客观上有利于安业乱后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

  唐德宗即位后,在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特命使臣前往各地考察官吏的政绩,以定升贬。当时前往淮南考察的李承认为薛珏在楚州任时,为政简约,不烦扰百姓;前往山南考察的赵赞认为薛珏在劝州任时,为政清廉,前往河南的卢翰认为薛珏在陈州任时,为政严肃。他们都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章疏,上奏唐德宗。唐德宗看后特加授薛珏为中散大夫,并赐金紫(黄金和高级官吏的服饰)。从此,薛珏以治名闻世。宣武军(治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还特奏请唐德宗加授薛珏为御史大夫,及汴宋(即宣武军)都统行军司马。不久,薛珏任汴州刺史,再迁任河南尹,之后入朝为司农卿。

  薛珏任司农卿时,唐德宗曾令他和一些官员对各地推荐来可任刺史、县令的100人进行考察,但考察的结果,只十有一、二回答得较为满意。主持考察的宰相觉得合格的人太少,想再加试诗赋和时政策论。薛珏认为:“求良吏不可兼贵以文学,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心。”坚决主张不再加试其它,宰相见他说得有理,就根据他的意见,按原考察的成绩好坏,依次授与被考查的人实职。这样做以后,他们中称职的很多。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薛珏被拜封为京兆尹。—次,司农寺供皇室用物30车,但不足宫廷亨用,有关官吏奏请唐德宗在京城市上购买来补充。薛珏接到唐德宗要进行宫市的旨意后,拒不执行,并令市场所在地的万年县县令韦彤禁止市上的一切买卖。薛珏的作法,虽然抵制了宫市,但市场贸物不流通,也使京城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薛珏、韦彤抗旨,受到了处罚。过了一段时间,唐德宗觉得宫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薛珏、韦彤处理不当,就向侍臣了解情况。侍臣们摸不准唐德宗的心理,有所顾忌,避而不答。不过,唐德宗还是赦免了薛珏和韦彤。

猜你喜欢

  •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焦先

    三国魏河东人,字孝然。东汉末避乱扬州。献帝建安初还留陕界。关中乱,避于河济间,结草为庐,食草饮水,饥则为人佣作,不冠不履,佯狂避世。魏国建立,太守贾穆、董经均往探视,与食不食,与语不语。后病死。年八十九。

  • 吴丹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 钟禧

    钟禧,字百福,号狂客。顺德人。先以经明行修徵辟,不就。复以怀才抱德应诏起,试吏部第一。著有《洗酸》诸集行世。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三有传。

  • 锺兴嗣

    钟兴嗣,章贡(今江西赣州)人(《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宁宗嘉定间为荆湖北路安抚使(《宋史》卷四○八《王霆传》)。

  • 萧泰来

    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宋代诗人,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 清豁

    清豁(?-976),生年不详,宋初福建漳州保福院僧。俗姓张,泉州(今属福建省)人。他博学能文,精通佛典,以高行受知于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一说,保福清豁(?-972),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年少聪颖,素蕴孤操,志探祖道。礼鼓山神宴国师,落发禀具。初参大章契如庵主,次谒龙山和尚而领悟玄旨。后住漳州保福寺。临入寂灭,嘱言勿置坟塔,遂入山坐化。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大师。

  • 刘遵

    (?—535)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

  • 朱宗淑

    江苏长洲人,字德音,一字翠娟。廪生朱骧云女。工诗词及骈体文。有《修竹庐吟稿》、《德音近稿》。

  • 郝天挺

    (1161—1217)金泽州陵川人,字晋卿。举进士不第。元好问从之学。天挺谓:“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又勉之云:“大丈夫若不能耐饥寒,一事不可为。”生平专事教学,虽落魄困穷,终不一至豪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