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戚夫人生平

戚夫人生平介绍

戚夫人(前224-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末定陶人,刘邦受封汉王後,进入后宫,得到汉王刘邦的百般宠幸,生下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刘邦死後,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囚戚夫人于永巷,让其每日舂米,戚夫人不甘被贬为舂工,于是通过唱怨歌形式,希望有人能告诉她儿子刘如意以及大臣,自己被贬做舂工,吕后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于是派人将其做成人彘。>>查看戚夫人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有宠于上
  刘邦当了汉王之后遇到了定陶戚姬,戚姬生了赵隐王如意。汉朝建立,吕雉成为汉高祖的正宫皇后,儿子是太子。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有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地位。

楚歌楚舞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换立太子的愿望更加强烈,直到太子于一次宴会中请商山四皓出面相随,刘邦受到假象蒙蔽无奈地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想法,刘邦召来戚夫人,指着“四皓”背影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说罢,长叹一声,戚夫人也凄楚不已,因此懊丧、悲愁、恐惧而泣涕。刘邦为了使戚夫人排遣悲愁,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

永巷舂歌
  高祖驾崩后惠帝即位,吕后大权在握,随即把戚夫人囚于永巷,剃其头发,使戴枷锁、穿褚红囚衣,罚其舂米、服劳役。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了一首她创作的流传至今的诗歌《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爱子遇害
  汉惠帝元年,吕后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刘如意这年不过十二三岁,虽然名为封国之王,实际上年幼识浅,凡事都靠国相周昌主张,他自然也是吕雉铲除的对象。只是当年刘邦曾经郑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吕雉征召了赵王三次,三次都被知道底细的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吕雉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刘如意不敢拒绝,果然来到长安。吕雉虽狠毒,刘盈却天性善良,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保全弟弟的性命,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从此与弟弟同食同寝,使吕雉无从下手。有一天刘盈外出习射,刘如意因为年幼无法早起,吕雉便趁机派人鸩杀如意。等到刘盈回来,如意已经被毒死。

人彘之酷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在赵王刘如意毒杀之后,吕后使人挖去戚夫人的双眼、熏聋其耳、灌药致哑、断其手足,然后丢进茅房里,命名为“人彘”,意思即如猪之人。

后世纪念

定陶戚姬寺
  戚姬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相传汉文帝即位后建祠庙纪念戚夫人,后世称之为“戚姬寺”,占地面积五市亩。戚姬寺遗址于2006年12月7日入选“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定陶县志》记载:“戚姬村,在县北十五里,戚夫人故里。十道志云:汉高略地至定陶获焉。今有戚堌寺。”

睢宁戚姬苑
  戚姬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彭庄,西渭河东岸。后人为念戚氏,立庙祭之,曰戚姬苑。戚姬苑建自汉时,何年无可考,相传为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所立,仍存三间偏殿和“汉碑”一块。《光绪睢宁县志稿》记载:“戚姬苑,在县东北,相传为戚夫人生处。”

汶上戚姬村
  戚姬村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北部,大汶河南岸,当地流传着“戚姬娘娘”的故事,汶上人民对戚姬的遭遇痛心疾首,为怀念戚夫人修建了戚姬庙,并命村名为“戚姬村”。

泗县戚姬庙
  戚姬庙位于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戚庙村,《虹县志》、《泗虹合志》、《泗州志》均记载虹县西三十五里有戚夫人墓,墓碑和戚姬庙依存。墓碑图片见《泗州游韵》一书。

咸阳戚姬冢
  戚姬冢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柏家咀村,宋代方志地理学家宋敏求所撰的《长安志》咸阳条目下有:“戚夫人冢在县西十五里”之录。据说吕后去世后,诸吕被翦灭,戚夫人也被迁葬于长陵陪葬,长陵东南的一座大汉墓即为戚夫人墓。

洋县戚姬墓
  戚姬墓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4公里戚氏村,另有一说,西乡县东南12公里的观音庙原址即汉之戚姬庙。戚姬遭吕后残害后,乡人怀念不已,建庙祠祀,又因惮于吕后淫威,不敢明称戚姬庙,假托为“娘娘庙”。《汉中记》说:“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经考证这是因古洋州之民惋惜戚夫人而产生的附会。

海宁戚姬浜
  戚姬浜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沿着戚姬路往南,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前边就是钱塘江,戚姬浜美景犹如画卷。海宁戚姬村、戚姬港、戚姬弄因“汉戚姬葬碑”而得名,宋代《澉水志》称:“石碑在六里堰西,地名根竹有二石碑夹道而立,高一丈五尺,旧传汉戚姬葬碑,岁久磨灭”

猜你喜欢

  • 周葆濂

    周葆濂,字还之,江宁人。贡生,官桃源训导。有《且巢诗存》。

  • 朱实莲

    朱实莲,字子洁。南海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清兵入粤,与陈子壮举兵,摄高明县事。城陷,死之。有《积雪轩集》。《明史》卷二七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四有传。

  • 俞原

    俞原,字子温,号九峰老樵,无锡人。有诗文集藏于家。

  • 葛立方

    葛立方(?~1164),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陈泰

    元长沙茶陵人,字志同,号所安。仁宗延祐初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官龙泉主簿。生平以吟咏自怡,出语清婉有致。有《所安遗集》。

  • 李焕

    李焕,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员,赵郡平棘人。李焕,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李焕有才干,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李焕先驰马到州,宣旨晓谕,于是拘捕穆泰等人。景明初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与杨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从而执掌扬州事,赐爵容城伯。到荆蛮骚动,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投降的有一万多家。任梁州刺史。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以及斩杀氐王杨定。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赐赠幽州刺史,谥号为昭。

  • 王希明

    唐时人,号丹元子,又号青罗山布衣。玄宗开元年间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尝奉命编《太乙金镜式经》。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该书七言,有韵,系我国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之天文学重要著作。首创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区包含若干星官、数量、位置。

  • 孔皖

    元温州路平阳人,字子充。顺帝至正二年乡贡,任宗文书院山长。官至江浙行省照磨。元亡不复仕。

  •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朱联沅

    朱联沅,字芷青,海盐人。大学堂毕业,举人,学部七品小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