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皇甫湜生平

皇甫湜生平介绍

皇甫湜(公元777—835年),中国唐代散文家。引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图荐举,未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湜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不第。他广为交游,与白居易、李翱、刘敦质等人往来。>>查看皇甫湜的诗词古文

生平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湜考中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等职。他与李翱都是韩愈的学生,与韩处于师友之间。李翱发展了韩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则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皇甫湜在阐述韩愈反对因袭、主张独创的理论时说:“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三年,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考官赏识,被出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此案还连累了湜的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亦被贬为虢州司马。次年,湜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职。此间,湜与韩愈、李贺等人过从甚密。八年,湜回睦州故里。

  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召为幕僚,赴襄阳任职,次年五月罢镇。至十五年,他困顿江陵府公安县。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闷,感到悲哀和愤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与主张改革的张弘靖、张儇、杨敬之甚相投机。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应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之召,为幕僚,至襄阳视事。直至唐文宗

  大和二年(828)十月罢镇,回到洛阳,常与白居易往来相访。六年至七年,湜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数忤同列,求分司东都,至洛阳。因未升迁,官俸微薄,十分窘迫,入冬后竟至于“门无辙迹,庖突无烟”。东都留守裴度卑辞厚礼,召湜为留守府从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请白居易作碑文。湜闻讯大怒,说:“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请之。“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计3254个字,裴度重酬之。此后,他写了最后一篇文章《谕业》,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便归故里。死后葬县南30里。有《皇甫先生文集》传世。今传有《皇甫持正文集》六卷,文三十多篇。

轶事典故

  太平广记-之说皇甫湜

  《太平广记》中的一段,是写唐朝人皇甫湜的。

  文中说皇甫湜性格性情高傲,且偏狭暴躁,写的文章古拙高雅,别人都看不懂。曾在东都洛阳任小官,薪俸特别低,生活陷入困顿之中。当时,晋国公裴度任东都留守,高薪聘请皇甫湜为留守府的幕僚。早年,裴度讨伐淮西叛乱有功,皇上赏给他很多钱。裴度信奉佛教,他将这些钱财施舍给福先佛寺,让僧侣用这笔钱重修佛寺。重修后的福先佛寺,极为宏丽壮观。佛寺修好后,裴度要写信给白居易,请他写一篇碑文。当时,皇甫湜也在场。他指责裴度说:“我皇甫湜就在你身旁,你却写信请在远处的白居易给你写碑文。我的文章是阳春白雪,白居易的文章是下里巴人。你怎么容不下高雅之人?”裴度听了非但不生气,反而委婉地向皇甫湜表示歉意,说:“考虑您老是大手笔,怕遭到您的拒绝。现在既然您说话了,这也正是我的愿望啊!”皇甫湜的怒火稍消,向裴度要了一斗酒,便告辞回到家中。乘着醉意挥笔撰写碑文,一气呵成。第二天抄写清楚后,送给裴度。裴度一看,不懂,二看,不懂,好长时间连句都断不了。文思奇僻、古奥不说,连字体也怪邪。裴度看了好久终于弄明白了碑文。他赞叹地说:“真是高人啊!”

  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这个皇甫真是“格料”,估计他的文章也很“格料”。皇甫有才不假,可他这样的才能估计很少有人像裴度那样欣赏。裴度某种程度上欣赏皇甫的文章是因为看不懂。对于看不懂的文章,一般来说是两个结论,要么说不好,要么说好。说不好因为看不懂,说好也是因为看不懂。

  平时阅作文,有时还真能遇到这样的文章。有学生自恃背过不少词赋,古文功底深厚,每每在作文里卖弄词藻,堆砌典故,有很多地方连老师也不知道。对这样的文章怎么办?没办法,只能一味地说好,一味地给高分。不过,说心里话,我很不欣赏这样的文章,一则自己写不出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二者文贵以实,记叙文叙事明晰,议论文说理透彻,说明文表达清楚就可以了。故弄玄虚,卖弄文采,该实不实,该虚不虚,甚至有意让老师难堪,这样做未免太没有意思了。只可惜这样的话只能在这里说说,难于对当事者言耳!

  皇甫说自己的文章阳春白雪,白居易的文章是下里巴人。结果,白居易是古代排前五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而他皇甫只不过是《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主人公。

  皇甫湜性情非常急躁,非常人所能及。一次,皇甫湜被蜂螫了手指,大为躁怒。让家中仆夫及邻里的小孩,将蜂巢取下来装在畚箕里,他用高价买下来。一会儿,所有的蜂子都飞聚在他家庭院中。于是,他又让家人仆夫将蜂捉住,在砧上、杵臼中砸烂捣碎,再将汁液用布绞取出来,以解螫手之痛。还有一次,皇甫湜儿子皇甫松抄录几首诗,发现有个字写得有些小错误,便蹦跳着大骂不止。他来不急用木棍打,就用牙将他儿子的手腕咬得直淌血。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皇甫湜绝对患有偏执类的精神病,像这样的鼠肚鸡肠、暴躁乖戾,毫无爱心,恃才傲物的主,真是欣赏不了,欣赏不了!

  后记:皇甫湜到底何许人也,我不得而知,只是偶然读到这段,做题之余,权当娱乐,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皇甫湜之子——皇甫松

  湜子名皇甫松,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父子文学并称。松早年科举失意,屡试不第,未能出仕;后期隐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赠为进士。皇甫松著作有诗词、小说等,词最为著称,在晚唐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收录在《花间集》中有12首,《梦江南》2首、《采莲子》2首等。

野史逸闻

  唐朝人皇甫湜性格品貌倔强耿直,写的文章古拙高雅,而且性情高傲,秉性偏狭暴躁。皇甫湜在任工部郎中时,一次在酒桌上发脾气,跟同事争吵起来。待到醒酒后,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请求到东都洛阳去任职。正赶上伊水、湜水泛滥,连年欠收,皇甫湜又很长时间滞留在那里不得升迁。薪俸特别低,生活非常困顿愁苦。一次,天降大雪,皇甫湜家门前连个脚印都没有,全家饿饭,厨房的烟囱都不冒烟。当时,晋国公裴度任东都留守,在洛阳施行保民安政的政治措施。用高度的赞美、优厚的待遇,聘请皇甫湜为留守府的幕僚。持甫湜简仆率直不拘礼仪,裴度对他也很优待宽容。早年,裴度讨伐淮西叛乱有功,皇上赏赐给他价值许多万钱的礼品,贮放在集贤里的宅院中。裴度信奉佛教,经常顾虑在征讨淮西叛军时杀人太多,会带来灾祸。因此,他将这些钱财施舍给福先佛寺,让僧侣用这笔钱重修佛寺。重修的福先佛寺,极为宏丽壮观。佛寺修好后,裴度正要写信请白居易为重建的佛寺写篇碑文记载这件事。当时,皇甫湜也在场。他忽然气恼地指责裴度说:"我皇甫湜就在你身旁,你却写信请在远处的白居易给你写碑文。我相信,一定是我违逆了你啊。我的文章如果跟白居易相比较,那么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是,为什么在你门下就容不得高贵的人呢?我现在就向你请求辞职归家。"在座的宾客没有人不惊恐慌悚。裴度委婉地向皇甫湜表示歉意,说:"起初,我不好意思有劳老先生。考虑您是大手笔,怕遭到您的拒绝。现在既然您提出愿意撰写这篇碑文,这也是我的初衷啊!"皇甫湜的怒火稍稍消融,向裴度要了一斗酒,乘着醉意挥笔撰写碑文,一气呵成。第二天抄写清楚后,送给裴度。皇甫湜写的这篇碑文,文思奇僻、古奥,书法也怪诞邪僻。裴度、忖度了好长时间也断不了句。最后,终于断句,弄明白了碑文。他赞叹地说:"真是木玄虚、郭景纯一类的隐居高士啊!"于是,备好宝车名马、古玩器皿和各种丝织品,价值约一百多万钱,并写了一封信,派一名小校送到皇甫湜家中。皇甫湜看完裴度给他的信后,大为恼怒,气愤地将信扔在地上,对小校说:"请转告裴侍中,为什么这样亏待我啊?我的文章不是一般的大路货,除了曾经给顾况写过集序外,还没有再为什么人写过。现在裴侍中请我撰写这篇碑文,都是因为我受他的恩惠深厚啊。这篇碑文约有三千字。每个字需付润笔费三疋绢,减少五分钱也不行。"小校听了后既惊恐又愤怒,回到留守府中如实汇报给裴度。在场的下属与各位将校,都挥臂握拳,异常愤怒,纷纷叫嚷要将皇甫湜剁碎了吃肉。裴度笑着说:"真是奇才啊!"立即派人按照皇甫湜提出的酬金数额,如数付给他。运载绢的车辆,自留守府衙到皇甫湜居住的正郎里,一辆挨着一辆。全洛阳的人都走出家门观看这种奇观,就象观看绛车堵塞、舟船翻沉一样。皇甫湜欣然接受,一点没有羞愧的表示。皇甫湜性情急躁,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一次,皇甫湜被蜂子螫了手于是大为躁怒。让家中仆夫及邻里的小孩,将蜂巢取下来装在畚箕里,高价买下来。过了一会儿,所有的蜂子都飞聚在他家庭院中。于是,他又让家人仆夫将蜂捉住,在贴上、杵臼中砸烂捣碎,再将它们的汁液用布绞取出来,以解螫手之恨。还有一次,皇甫湜让他儿子皇甫松抄录几首诗,发现有个字写得有些小错误,便蹦跳着大骂不止。牙将儿子的手腕咬得直淌血。皇甫湜的性情偏狭急躁,都象这样啊!

猜你喜欢

  • 朱景行

    朱景行,字伯仰,眉山(今属四川)人。理宗淳祐间进士(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 周洎

    (?—1185)台州临海人,字子及。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五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差江东宪司干官,除太学正。见帝具论内侍王抃之奸,遂逐抃在外宫观。除国子监主簿,论边事累数千言,纤悉指画,如目见无遗。将召试馆职,得暴疾卒。

  • 邹氏

    元和人,方伯旸女,邹延玠室。

  • 于志宁

    于志宁(588年-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于志宁原为隋朝冠氏县长,后投奔唐朝,担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后任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多次进谏,但李承乾不听,终至被废。唐高宗继位后,于志宁升任侍中,又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燕国公。他在唐高宗废后之事中,没有表明立场,因而得罪武则天,被贬为荣州刺史,并以华州刺史之职致仕。665年(麟德二年),于志宁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定。

  •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 丘光庭

    丘光庭五代(907-960)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下菰城)人,官太学博士。有集三卷,今存诗七首,有《兼明书》、《唐教论》、《补新宫》、《补茅鸱》等。

  • 陈草庵

    陈草庵(1245——约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陈草庵中丞”,名列前辈名公之中。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以为陈草庵名英,曾任宣抚,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门岿继考其人,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张养浩《云庄类稿》卷九《析津陈氏先茔墓碑铭》引陈英自述,叙其家世及任职历程甚详(见《元曲百家纵论》第七三页),可备一说。其存曲多愤世嫉俗之作。

  • 刘弗陵

    (前94—前74)即刘弗陵。西汉皇帝。武帝少子。年幼即位,统治期间,由霍光辅政。承武帝政策,移民屯田,多次出兵击败匈奴、乌桓。始元六年,召开盐铁会议,问民疾苦。在位十三年。

  •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