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王绩生平

王绩生平介绍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查看王绩的诗词古文

生平

  王绩(585--644):汉族,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医生、著名诗人。

  其兄王通,也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初诗人王勃是他的侄孙。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其思想受道家影响甚深。所作诗多以爱酒为题材,盛赞嵇康、阮籍;以田园闲适情趣为内容,歌颂陶渊明,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但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期,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贞观十八年(644年),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

猜你喜欢

  • 边定

    边定[元]字文静,陇西(今甘肃)人。武子。正书学宣昭亦称善。

  • 张应申

    张应申,字维贞。东莞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举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二有传。

  • 卢茂

    卢茂(?~1768年),清代福建漳浦杜浔人。漳浦起义军首领。

  • 刘皂

     刘皂: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 钱龙惕

    钱龙惕(1609一?)虞山诗派重要遗民诗人。字夕公,号子健,又号芦乡子、鲈乡渔父等。牧斋侄子。40岁后改名贪,字弗乘。明诸生,有时名,屡踬场屋,遂谢去举业,刻意为诗。布衣终老,穷年焦思。诗“原本温、李,旁及于子瞻、裕之”。为虞山诗派中重要一员。

  • 周望

    周望,字渭澄,号纶仙,娄县人。有《樵唱轩稿》。

  • 周金绅

    周金绅(1702-1753),字大阶,号握兰。清无锡人,乾隆乙未进士,官四川新宁知县,邑劳瘁卒于官,著有《握兰诗草》四卷。

  • 张丹

    (1619—?)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原名纲孙,字祖望,号秦亭,又号竹隐君。美须髯。性淡泊,不乐交游,喜游览深溪邃谷。其诗悲凉沉远,尤长于五言古诗。与丁澎、陆圻等称西泠十子。有《秦亭诗集》等。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谈迁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