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张继生平

张继生平介绍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查看张继的诗词古文

介绍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猜你喜欢

  • 吴叔达

    与孟翱同时。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言行相顾》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

  • 李延年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宫,称李夫人。后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宠幸,“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李夫人去世后,爱弛,太初年间,因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 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郑之藩

    郑之藩,香山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周林

    周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左从事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年为左奉议郎,十二年为刑部员外郎,十八年为左朝散郎(《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九、选举二○之六)。

  • 王庭

    王庭(1079~1171)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丞。弃官隐居卢溪(今属湖南),自号卢溪真逸。绍兴十九年(1149)因诗得祸,被贬。二十五年秦桧死,不久得归。他同情农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农的话记下来,揭露朝廷兴修农田水利乃“虚名”。他久居农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不过也有一些诗作模仿黄庭坚格调,承袭他的诗句,缺乏创造。他的文和词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郭元振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开元元年(713年),郭元振再次拜相,并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兼任御史大夫,进封代国公。不久,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 邵真

    (?—782)唐人。恒州节度使李宝臣判官。累加检校司封郎中兼御史中丞,专掌文翰。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拒命,谏之,惟岳令真草奏,为将吏所阻。及兵败,复召真议归顺。田悦闻,遣使责惟岳,惟岳惧,遂杀真。

  • 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