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1797)江苏江都人,字二亭,号市人。诸生。家贫,弃举业,经商自给,夜则读书,遂博通史籍,工诗古文。能拳术,性情谦和,人虽犯之,亦不反击。家无余财,而好周人急。有《二亭诗钞》。
文德,汴中人,号尚文子。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401)东晋陈郡阳夏人。袁乔孙。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歌词疏质,为文其辞句,因醉纵歌,听者流涕。与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时称三绝。历显位,为吴郡太守。孙恩起事攻沪渎,山松固守,城陷被害。
(760—821)唐京兆杜陵人,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德宗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初为右补阙,寻转礼部员外郎。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词理恳切,竟罢之。迁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凡二年,所选之士大抵抑浮华,先行实,由是趋竞者稍息。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贯之为相,严身律下,门无杂宾。为左补阙张宿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出为湖南观察使。穆宗即位,擢为河南尹,征拜工部尚书,未行而卒。谥贞,后更谥文。
(?—285)西晋东莱掖人,字仲雄。少厉清节。初仕郡功曹。晋武帝时,累迁尚书郎、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性刚直,尝谏武帝卖官,又上疏建议废九品中正制,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所弹贬,自亲者始。以光禄大夫致仕卒。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书。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