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毌丘俭生平

毌丘俭生平介绍

毌丘俭(Guànqiū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毌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正元二年(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淮南三叛”之一,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查看毌丘俭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上书劝谏

  毌丘俭继承父亲毌丘兴(曾任武威太守)的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因为曾在东宫办事,得到曹叡亲待。后出任洛阳典农,当时时魏明帝大兴土木,毌丘俭上疏说:“依愚臣之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办理的事是丰衣足食。如果二贼不被消灭,老百姓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因而迁为荆州刺史。

  跨海东征

  青龙三年(235年),毌丘俭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青龙四年(236年),率兵讨伐自称燕王的公孙渊,但被公孙渊击败。景初元年(237年),联合司马懿再度进攻公孙渊,经过一年苦战,最终平定辽东。毌丘俭因功封安邑侯。

  正始五年(244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毌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但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正始六年(245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注:今朝鲜咸北会宁)。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俭又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整个征剿行动至正始六年(245年)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正始六年(245年)五月回师凯旋。(注:1906年毌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集安市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注:据《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魏追兵。此事不见于中国史籍,应为其吹嘘之语。)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地。

  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击退吴军

  后来迁任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嘉平四年(252年),与镇东将军诸葛诞的防区互换,并任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次年与扬州刺史文钦、司马孚击退围攻合肥新城的东吴太傅诸葛恪。

  报恩起兵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后,与曹爽关系密切的文钦,见曹爽被司马懿所诛,已经非常畏惧,后想用敌兵首级换赏赐又屡被司马师拒绝,心怀怨念,毌丘俭以礼厚待文钦,文钦亦感念毌丘俭的恩德,两人交好。

  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权臣司马师元辅的地位,事情败露,司马师诛杀夏侯玄等人全族。同年九月,皇帝曹芳欲利用司马昭因伐蜀被召见的时候,夺取司马昭所指挥的部队攻击大将军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再次发动政变,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二人被害令毌丘俭不安,同时亦感昔日魏明帝之恩,想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毌丘俭之子毌丘甸亦鼓励父亲反抗司马师,于是在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毌丘俭、文钦谎称得到了郭太后的手诏,毌丘俭与文钦于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他们将在淮南屯驻的大小将领都召集到寿春城内(安徽寿县),在城西筑坛,歃血为盟,留下老弱的驻守寿春,其余的5、6万人向西北进到项城附近(河南项城),毌丘俭构筑工事,文钦率领机动部队在外围。同时,向天下发出公告,揭露司马师的罪恶并将毌丘宗等四子送入东吴为质以求外援(此为淮南三叛中的第二次)。

  司马师于是亲征毌丘俭,又派诸葛诞、胡遵、王基等到附近驻守,同时命令各路大军不可与毌丘俭交战。毌丘俭、文钦不能进攻,退军又怕寿春被袭击。但是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于是士气低落,越来越多士兵投降,只有淮南新加入的农民仍然效忠。司马师调遣兖州刺史邓艾调泰山诸军一万多人至乐嘉,并要求他示弱以引诱毌丘俭,而司马师帅大军从汝阳潜兵与邓艾会合。文钦不察,率军攻打邓艾而中了司马师设下的诱敌之计,被魏军击破败走。毌丘俭听到文钦战败的消息后慌忙弃城,乘夜逃遁。走至慎县,左右侍从各自逃命,毌丘俭和幼弟毌丘秀和孙毌丘重藏匿在草丛中。平民张属射杀毌丘俭,因而被封侯,毌丘俭枭首送入洛阳。毌丘秀、毌丘重和文钦都逃入东吴。其余均降。毌丘俭事后被诛灭三族。

  后来西晋灭吴,其在东吴的子孙得以重返中原,在晋朝任官。毌丘俭之孙毌丘奥,仕晋为巴东监军。

猜你喜欢

  • 郢展

    《和汉朗咏集》作野郢展。曾自汴水东归,即兴赋诗。其余不详。《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 张治

    (1488—1550)湖广茶陵人,字文邦,号龙湖。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常以兵弱民穷而天下干耗、经费无纪为忧。对人态度平易,喜奖掖士类。有《龙湖文集》。

  • 张居正

    (1525—1582)湖广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严嵩、徐阶均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嵩为首辅,倾心委之。隆庆元年引之入阁。阶致仕,居正与司礼监李芳谋,引拱入阁。同定封俺答事,北边遂得安宁。此后渐生嫌隙,神宗时与司礼监冯保谋,逐拱,遂为首辅。神宗即位时年幼,小有过失,慈圣太后即责云:“使张先生闻,奈何?”及帝渐长,心厌之。卒,谥文忠。未几弹劾者即纷起。次年,追夺官爵;又次年,籍没家产。天启间,始追复故官。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等。

  • 郑鉽

    字季雅,江南长洲人。

  • 邹卿森

    邹卿森(1643-1712),字衡湘,号心岳,江苏无锡人。以诗文、绘画名于时。尤善画人物。

  • 袁臂

    袁臂,字帝肱,号元子。东莞人。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武举人。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

  • 李播

    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789~?)当时诗名甚著,白居易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其人之诗传世者甚少,《全唐诗》卷四九一仅录存其《见志》诗一首,又《全唐诗》卷七七三有署名李播的一首五绝《见美人闻琴不听》。白居易在自己的《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一诗中引用过李十九播《悼故妓》中的两句:“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

  • 陈大章

    陈大章(1659-1727),字仲夔,号雨山,清黄冈(今武汉新洲)县人。陈肇昌次子,清初学者、著名诗人。少从名儒陆陇其,交梁佩兰、陈恭尹,工诗古文。后游学问津书院,问津书院问津堂会课生,勤奋好学,博研经史,能诗会文,善书画,尤工墨菊、行草书。

  • 章谦亨

    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词》辑其词九首。

  • 湛方生

    湛方生,东晋诗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据他的《庐山神仙诗序》提到“太元十一年”一语,可知他当生活于东晋后期,孝武帝时人,曾任西道县县令、卫军咨议,后辞官归隐。《隋书·经籍志》载《湛方生集》共10卷,今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9首,另有一些佚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和赋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