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邢昉生平

邢昉生平介绍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较近,故自号石臼,人称刑石臼,江苏南京高淳人。明末诸生,复社名士。明亡后弃举子业,居石臼湖滨,家贫,取石臼水酿酒沽之,诗最工五言,著有《宛游草》、《石臼集》。清代诗人王士禛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论次当时的布衣诗人,独推邢昉为第—人。>>查看邢昉的诗词古文

生平简介

  生活背景

  曾祖邢符,祖邢尚宾,父邢一淳,科场俱不得意,均不到中年就已夭逝。邢昉十二
岁时就失去父亲,所以邢昉在《拜墓》诗中写道:“高曾以下无中寿,俎豆之间见赤贫。”出生于这样一个五世青衿、地位低微、生活贫贱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对诗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邢昉好友顾梦游在给他的诗集作的序言中坦言:“生平不慕荣利,不问生产,不屑借交游以博名誉。落穆踽凉,多否少可。性刚卞,一语不合见色拂衣耻为俯仰,故终身无所遇,穷贱以老。

  成长经历

  邢昉9岁能文,16岁能诗,19岁考县学,25岁为增广生,29岁诗集《蕤池草》印行,名振江南。以后却屡试不中,43岁第六次参加乡试,主考官称其文笔太狂,愤而作《太狂篇》,从此绝意仕途。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应杨文骢之请赴华亭幕府。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邢昉、方文等人于金陵结社。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方文赴庐州投靠蔡如蘅,邢昉有诗相送。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邢昉旅居宣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八月,母赵孺人逝。居母丧。邢昉晚年,清兵入关,好友杨文骢在抗清的前线牺牲,他赋诗“生前粉绘人争取,死后声名尤冠古。可怜埋骨竟茫茫,四海五洲无寸土。”他的同乡,薛城义士赵士林以书作铠甲,手持长锹与清军搏斗死,他哀曰:“颈血鲜鲜百日中,握拳透爪气如虹。平生陋巷谁知者?死后方同颜鲁公。”清政府多次召其为京官,但他不为所动,甘于贫困潦倒,闭门吟诗著书。卒于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

猜你喜欢

  • 佟世南

    字梅岭,清满洲(辽东)人。康熙年间任临贺知县,善填词,长于小令,修辞婉丽,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词风与纳兰性德相近。著有《东白堂词》、《鲊话》、《附耳书》等。  

  •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 王志安

    唐人。约肃宗至代宗年间在世。历官补阙。好讥刺人物,亦能文。晚年不得志,游恒赵之间,人畏其口,不敢引用。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杨鼎夫

    (?—954)成都(今属四川)人。尝举进士。后蜀孟知祥时,为定远军推官,判榷盐院事,遇疾暴卒。生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三、《诗话总龟》卷四九。鼎夫富于词学,能诗,为时所称。尝与安守范、周述、李仁肇同游彭州天台禅院,共赋《天台禅院联句》。《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联。

  • 张纲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 朱福田

    道士。字乐原,号岳云。住江宁上河徽州会馆。工山水墨菊。有《岳云诗钞》。

  • 胡长卿

    胡长卿,字元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淳熙七年(一一八○),为将作监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六)。十一年,改军器监丞(同上书选举二二之六)。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崇化县(《周文忠集》卷二八(《吉州新贡院记》)。四年,由知吉州迁提点广西刑狱。五年,为广西转运判官(《止斋文集》卷一七《广西提刑胡长卿除广西路转运判官制》)。今录诗三首。

  • 高璩

    高璩(qú)(?-865年),字莹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高璩任东川节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长安任兵部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成为宰相。两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并得到追谥。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他得了一个“剌”的恶谥。

  • 王穉登

    王穉登(1535—1612),即王稚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