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源
照源,字道生,号冰如,秀水古井庵僧。海盐人小萍庵曰:“源公乍耽律韵,遂写篇章,茹藻含毫,时发清响”有《雪林草》。
- 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 李道纯
李道纯,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袁友信
袁友信(一三五二——一四〇七),初名友仁,号云萝。东莞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诏求贤才,以荐赴阙,被命往董七闽经界。事竣乞归。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被徵,卒于京师。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三有传。
- 王暕
王暕(公元477年—523年)字思晦,琅邪临沂人。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岁。年数岁,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弱冠,选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员外散骑侍郎。天监中,历位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家世显贵,与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以左仆射致仕。暴疾卒,谥靖。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二十一卷。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
- 李昂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虽然李昂在唐代诗人里毫无名气,存诗也少,但他的诗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写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 向滈
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向滈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 宋若宪
宋若宪(?~835)字不详,清阳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末。
-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 谢观
(?—865)唐寿州人,字梦锡。文宗开成二年登进士第。释褐曹州冤句尉。历任黔中招讨判官、洛阳丞、魏博节度判官。懿宗咸通三年,授慈州刺史。卒年七十余。长于著述,尤工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