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杨朝英生平

杨朝英生平介绍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查看杨朝英的诗词古文

影响及评价

  杨朝英的散曲,多恋情和隐居题材,写来俊逸秀丽。《太和正音谱》说:“杨澹斋之词,如碧海珊瑚。”杨维桢《周月湖今乐府序》说:“士大夫以今乐府鸣者,奇巧莫如关汉卿、庾吉甫、杨澹斋、卢疏斋。”(《东维子集》卷十一)概括了杨朝英散曲“奇巧”的特点。但他的成就不如关汉卿和卢挚。

  杨朝英所编《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是元代最早一部曲选本。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延年间,前有贯云石序言。附有燕南芝庵《唱论》一篇,为研究金、元声乐提供了资料。另附有宋、金人所作大乐(词)10章。杨朝英初编此书为前后集共10卷,前集5卷为小令,后集5卷为套数。后来可能又经重编书以曲调分类,反映了编者对音律的重视。据书前所列“阳春白雪选中古今姓氏表”内所记,共选70余家散曲,但其中有些人的作品在今传所见各版本中皆无,而有些作家的作品虽入选书中,其姓名却又未列入表中,因此可能今传版本非完本。现存主要版本为:①元至正间刊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集五卷后集五卷》;②元刊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残存前集二卷》,此本虽残存2卷,却比10卷本前集多小令100余首;③明钞本《乐府阳春白雪前集四卷后集五卷》,此本比元刊本多小令60余首,套数16首。又,1980年辽宁图书馆发现一种罗振玉旧藏残本明钞《阳春白雪》,存6卷,又比前各本多出套数25首。

  杨朝英第二部曲选本《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编于至正年间。有巴西邓子晋于至正十一年(1351)为之所作序言。全书共9卷,前5卷小令,后4卷套数,仍以曲调分类。选录80余家散曲作品。书前附有元代燕山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对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研究,很有帮助。《太平乐府》重要版本有乌程蒋氏密韵楼所藏元刊本,即《四部丛刊》的祖本。又有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活字本。

猜你喜欢

  • 刘仙伦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 陈居仁

    陈居仁(1129~1197年),字安行,折桂里后坑(榜头镇后坂村)人。七世祖司直避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曽祖砥故不仕妣林氏,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妣黄氏赠安人,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官至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历仕中外,皆有政声。卒,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居仁喜读故书,尤熟于班左,摘其精要成一编,名曰撷芳。又有奏议、制稿、诗文、杂著,《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尹鹗

    尹鹗(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成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事前蜀后主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至参卿。花间集称尹参卿,性滑稽,工诗词,与李珣友善,作风与柳永相近,今存十七首。词存《花间集》、《尊前集》中。今有王国维辑《尹参卿词》一卷。

  •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 周假庵

    周假庵,失其名。宁宗时人(《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四)。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郑道传

    郑道传(朝鲜语:정도전,1342年~1398年),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遗著《三峰集》。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 杨嗣复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 周葆濂

    周葆濂,字还之,江宁人。贡生,官桃源训导。有《且巢诗存》。

  •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司空曙为今天的永年县)人,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