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曾肇生平

曾肇生平介绍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查看曾肇的诗词古文

生平

  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汉以来的礼仪之规增补修正,使其完善,同时删定《九域志》,得到宋神宗嘉许,调国史馆编修,进吏部郎中,改右司,为《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1086),任起居舍人,不久为中书舍人。多次谏言朝廷应辩邪正,少宴乐,因意见不合,辞给事中职,以宝文阁待制知颍州(今安徽阜阳),调知邓州(今河南邓县)、齐州(今济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及应天府(今南京)。元祐七年,调为吏部侍郎,又因有关祭祀一事,改刑部,出知徐州、江宁府。

  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继位,起用一些旧臣,召曾肇入朝。曾肇建议选用忠信端良之士,防止近臣参政,遭贵戚攻击,出知瀛州(今河北河间)。绍圣四年(1097),前史官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实录》时有讥讪言语,被降罪。曾肇参与修撰,亦被降调滁州。后复为集贤殿修撰,出知泰州、海州(今连云港市)。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徽宗即位。曾肇复为中书舍人,上疏建议广开言路,昭雪元祐党人,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掌管起草诏令。时有谏官陈灌、给事中龚原以言获罪,无人敢救,曾肇挺身而出,极力进行辩解。建中靖国元年(1101),因兄布在相位,避嫌拜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出知陈州,再任太原、应天府、扬州、定州(今湖北麻城)地方长官。修《哲宗实录》、《神宗宝训》、《国朝会要》,提举中太一宫。后出知陈、扬、定、岳、和州,历太原、应天府。

  崇宁元年(1102),元祐期间的士大夫再度遭贬,曾肇亦被放逐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岳州(今湖南岳阳),再贬到濮州(今山东鄄城)为团练副使,最后到汀州。四年,得以归。

  大观元年(1107)卒于镇江。

  事英、神、哲、徽四朝,共40余年,践14州,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两为中书舍人。卒后30余年才被追封为曲阜县开国侯,赠少师,绍兴初谥“文昭”。明王世贞谓其书“如玉环拥(“九”加“重”),自是太平人物”。

评价与成就

  肇为政清明,广施仁政,惜民力,明赏罚,敢于直谏。工诗善文。咏物诗词亲切感人;文多阐发儒学经义,温润有法,婉约典雅,其文一出,时人争抄。亦工书法。

  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惊。曾巩进士同年苏轼、苏辙赠诗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非虚言也。

猜你喜欢

  • 张佳图

    张佳图,明江阴簧村人,字以修,号止庵,辑有《江阴节义略》一书。书中记载了江阴赤岸村李应升乙酉之难之事。与席贡陈端人诸生结迨社相唱和,著有?《止庵吟草》。

  • 董师中

    (1129—1202)金洺州人,字绍祖。熙宗皇统九年进士。调泽州军事判官。历大理卿、吏部尚书、陕西西路转运使。承安间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处事精敏。尝谓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卒谥文定。

  • 赵似祖

     赵似祖,字秋客,山东海阳人。道光壬辰进士,官刑部主事。有《希音阁诗》。

  • 赵时举

    赵时举,字存晦。饶平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进士。官黄州推官。事见清光绪《饶平县志》卷七。

  • 张士猷

    张士猷,琼山人。明神宗万历间贡生,官四会训导,擢太平府教授。事见清康熙《琼山县志》卷七、光绪《四会县志》编五。

  •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徐昌图

    徐昌图(约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厢区延寿人,一作莆阳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约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经及第,初仕闽陈洪进(仙游人,时任清源军节度使)归宋,陈遣其奉《纳地表》入宋进贡。太祖留之汴京,命为国子博士,迁殿中丞。昌图好作词,风格隽美,为五代词坛有数名手,启北宋一代词风。今人选词和研究宋文学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遗词仅存三首,收入《全唐诗》卷898中,亦曾收入《尊前集》 

  • 孙逖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周暕

    周暕,字伯阳,号方山,泰州(今属江苏)人。宋亡,流寓秀水、钱塘、吴郡等地(《养蒙文集》卷二《送周方山序》)。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执教馀姚(《桐江续集》卷一三《送周君暕之馀姚讲授》)。武宗至大三年(一三一○)为白珽《湛渊静语》作序(《湛渊静语序》)。月泉吟社第十九名,署名识字耕夫。事见《月泉吟社诗》。今录诗六首。

  • 章孝标

    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