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萧燧生平

萧燧生平介绍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代理知枢密院。萧燧年老请求归隐,皇上授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归乡养老。绍熙四年(1193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查看萧燧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怒拒奸相

  萧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高祖萧固做过广西转运使,父亲萧增也曾参加过制举考试。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萧燧考中进士,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萧燧初入仕之时,正是奸相秦桧把持朝政的时期,萧燧任职不久,秦桧的一个亲信帮作秘密地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在漕台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此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不久,萧燧接到文书调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官署的官员已经满额了,就从中换一名官员到漕台主考,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名列前茅。萧燧任官期满,应当到京城做学官,为了避开秦桧,调静江府任观察推官。不久,萧燧父亲病亡,因服父丧,卸职归乡闲居。

  出任言官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授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有轮流觐见皇帝的机会,轮到他面见皇帝的时候,他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宋孝宗很高兴,特意作了一篇《用人论》赏赐大臣。

  淳熙二年(1175年),萧燧累积升迁为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进为起居郎。在此之前,御史台有了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但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他做了左司谏。宋孝宗曾问宰执:“昨天任命的萧燧怎么样?”龚茂良上奏:“萧燧纯朴实在不虚饰,正可以担任言官职责,听说授任的文书发下后,外面的议论都认为合适。”

  当时宋孝宗认为御史台的言官很多都不称职,萧燧上任之后首先提议要分清邪正然後才可以治理。当时宦官甘升的门客胡兴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表现都很不好,萧燧就上奏皇帝将他们都罢免了。当时南宋正商议北伐,宋孝宗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和不贤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凭藉小康,萌生骄敌之心,不是臣能知道的。”宋孝宗说:“这是忠言。”于是萧燧劝宋孝宗端整法律制度,接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分给权柄。宋孝宗 都欣然接受。并提升萧燧为右谏议大夫,萧燧依制入朝谢恩,宋孝宗说:“你议论鲠直深切,不求名望声誉,纠察举发奸邪,不顾及为仇结怨。”

  淳熙五年(1178年),萧燧任同知贡举。当时有圣旨下到江东、江西、湖南、湖北的帅府,让他们招募军队,萧燧进言:“各帅府招募来的多数是市井少年,都是贪图犒劳恩赏才来应募的,各地还往往捕捉农民来充数,抓平民来充军。请求严厉告诫各州、郡,杜绝这些事,希望能得到强壮兵力,以便用来作战。”宋孝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弹劾军帅

  夔州路帅守李景孠贪婪暴虐,但参知政事赵雄庇护他,御史谢廓然不敢议论弹劾,萧燧就独自上奏请求罢免他。赵雄果然营救李景孠,又命令官复原职。萧燧就第二次上奏,连带涉及赵雄。赵雄秘密上奏萧燧是错听了李景孠仇人的话,还下令临安府逮捕了状告李景孠的恭州士人钟京等人,关在狱里,判了罪,李景孠仍官复旧职。萧燧就弹劾自己,宋孝宗下诏说他是听了传闻而不允许,最终仍极力请求离职。改为刑部侍郎,不去上任,坚决请求外任。出朝为严州知州。吏部尚书郑丙、侍郎李椿上疏挽留他,宋孝宗不久也后悔。

  出治地方

  严州地窄财缺,萧燧刚到那里,官府的存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往年拖欠的,各县也都宽裕了。在这以前,宣和二年十月(1120年10月)方腊曾在这一带起兵反宋,到淳熙七年(1180年)正好是一甲子六十年,受轮回迷信影响,人人忧虑恐惧。恰巧遂安县县令减少地方土兵的薪饷,引得士兵吵吵嚷嚷。萧燧急忙改变命令,而且叫来土兵的头领告诫他们,都敬畏服帖。城里的流氓少年成群滋扰集市,萧燧秘密记下姓名,把他们都刺字充军,人民得以安居。宋孝宗当时正在吝惜职名,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但下诏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送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达到治理。当年严州遇到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拨糓米到严州,萧燧说:“东路西路本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对于以前治理过的地方不管呢?”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严州百姓。

  重回京城

  淳熙八年(1181年),萧燧被召回朝,他向皇帝进言:“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孝宗准奏,还授为他吏部右选侍郎,不久兼国子祭酒。

  淳熙九年(1182年),萧燧出任枢密院都承旨。按惯例,承旨一般由知阁门官兼任,但他们有的倚仗宠爱揽权,孝宗想重新任用儒臣此职,所以任命萧燧以龙图阁待制兼任都承旨。萧燧进言:“行贿求官的风气没有消灭,群臣大多迎合献媚,强求声誉,应当细察他们的虚实。”皇上称好。授他为代理刑部尚书,金朝派使臣来,萧燧奉命充任金朝使臣的馆伴。

  淳熙十年(1183年),萧燧兼任代理吏部尚书。上奏谈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请求减免。不久,兼侍讲,升侍读。又进言:“命令不可以变来变去,宪法章程不可以改来改去。初次任官不允许施恩免考,现在有的就直接命令注册授官了。已经免去了羡余的数目,现在反而把出剩当成名目。各路登记的死刑,负责官吏应当亲自审问,如果死刑囚犯的人数很多,应当按汉代制度开列首要和末尾的报告皇帝知道。”他上奏的事情很多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

  晚年生活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时年八十一岁,宋孝宗为其建永思陵,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

  淳熙十六年(1189年),代理知枢密院,萧燧以已到退休年龄为由请求归隐,皇上挽留他,不同意,授为资政殿学士,让他做地方官。萧燧又请求退休,就任命他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绍熙四年(1193年),萧燧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

猜你喜欢

  • 叶维荣

    叶维荣,河南商邱人,清朝官员。他于1732年(雍正十年)上任台湾凤山县县丞,是监生出身。范咸主修的《重修台湾府志》中有他的记载,他亦为该官职的首任清朝官员。

  •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珠亮

    珠亮,字韬明,满洲旗人。袭一等男。有《冷月山堂诗》。

  • 武衍

    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武衍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 王翱

    王翱(1384-1467)明代大臣,字九皋,出生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帽圈村。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卒谥“忠肃”。

  • 神秀

    神秀(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神秀为禅宗“北宗”创始人,与师弟慧能(南宗禅创始人)并称“南能北秀”。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

  •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许德溥

    许德溥,字元博,如皋人。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因父亲在世需要赡养,不得已剃发以偷生。为表达对明朝的一片忠心,在左右臂上分别刺上“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个大字,又在胸口刺上“不愧本朝”四字。后被人告发,系狱论死。其妻当流,为同县义士王某夫妻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