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á

麻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麻婴之后。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其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称麻姓。二是以采邑为姓氏。周代时,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今湖北省麻城),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称麻姓。

麻姓历史人物有麻秋,后赵太原胡人,官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城,相传性暴戾残忍,连小孩都怕他。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春秋》,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

麻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三十五位。


【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麻婴之后,见《风俗通》(1,9,12,17,60)。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麻(故城在今湖北麻城),其后以地为氏,见《姓考》(17,60)。③匈奴人姓。东晋末后赵石季龙之将麻秋,系匈奴人(242)。④金时女真人裴满氏,汉姓为麻(71)。清满州八旗姓萨克达氏,费莫氏等后均有改姓麻者(180,182)。今满族姓(344)。⑤贵州苗族代卡氏,汉姓为麻(116)。⑥土族麻希江氏,汉姓为麻(195)。⑦苗(115,117,135,205)、回(97)、蒙古(344)、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上谷(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浙江、吉林、江苏等地多此姓。三省麻姓约占全国汉族麻姓人口76%。【人】 麻光,汉时御史大夫(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昌乐、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苗、回、壮、土、傈僳、土家、锡伯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云: “齐大夫麻婴之后。” 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考》 云: “楚大夫食采於麻,即今麻城,因氏。”此则以邑为氏。③壮族之麻姓,方音为mà,壮语意为“”,可能以狗为图腾的氏族标志,遂以为姓。④傈僳族之麻姓与梓姓同族,出自 “梓扒”。傈僳语“梓扒”,即 “麻氏族” 之意,因其善种麻而得名,后或取其汉意“麻氏族”而以 “”为姓; 或取傈语“梓扒”之首音谐以梓字而为姓。⑤回族之麻姓则与伊斯兰教有关,真主默罕莫德,或译为 “马哈麻”者,信徒亦以马哈麻为名者,入中国者或取“马哈麻”之末音谐以汉字“”而为姓。⑥土族语称麻姓为“麻锡江-孔”,意为拥有一百匹马的人。传说麻锡江人擅长养马。后或取“麻锡江” 之首音谐汉字“”、“” 而为单姓。注③——⑥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

唐代有麻嗣宗,后赐姓李; 后赵有麻秋,太原人,仕石虎,为将军; 金代有麻九畴,易州人; 宋代祥符登科有麻温舒; 又,元丰中有麻中孚,怀州人;明代麻永吉,庆阳人,湖广按察使。

猜你喜欢

  • 子尾

    读音:zǐ wěi【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鲁国公子施父,字子尾,因以为氏(17,62)。②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孙趸,字子尾,其后有子尾氏(4,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

  • 读音:lóng古无此姓,今镇远府有之,或系龙姓加水,或即以龙水为氏。(见《姓氏寻源》)

  • 張若

    读音:Zhāngruò《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

  • 畢勒力

    读音:Bìlèlì【综】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那精额之妻为毕勒力氏(260)。又,清镶白旗满洲马甲普寿之妻为毕勒伊氏,正白旗满洲亲军色尔泰之妻为毕拉礼氏(260),〔毕勒伊〕、〔毕拉礼〕等似均为毕勒力之异

  • 鈕赫哷

    读音:Niǔhèliè【源】 清满洲八旗。凡六派,出沙济、安褚拉库、英额、郎佳、辉发、钮赫阿林等地(23,63,180)。【变】 ①一作〔钮赫勒〕(180,260)。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西楞布之妻为牛赫

  • 读音:Wù【源】 ①唐尧之师务成子之后(12,60)。②古有务国,见《郡国志》。子孙以国为氏(17)。③夏时圣人务光之后(60,62)。【望】 河南(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

  • 苏农

    读音:sū nóng西羌有苏农氏。(见《唐书》)

  • 奧丁

    读音:odīng【综】 彝族姓。阿硕、拉伙补则等家支均有此姓。属阿硕家支的又称〔果纳奥丁〕(375)。

  • 读音:jiǎo晋大夫矫父之后。(见《风俗通》)明苏州矫姓族有数百人无显者。(见《万姓统谱》)▲<汉>矫慎,茂陵人,道家。

  • 叔带

    读音:shū dài赵夙,字叔带,其后以字为氏。(见《英贤传》)叔带,赢姓。赵夙,字叔带,晋献公臣,以字为氏。(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