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源】 ①相传黄帝之子有昌意,昌意之子有韩流,见《姓氏寻源》(60,62)。此当为韩姓之始。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即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因以为氏(9,11,12,60)。一说,周宣王命韩侯为韩伯,后为晋所灭,以为邑,以赐桓叔之子万,因氏,见韦昭《国语注》(60,62)。③汉武帝时有荻直侯韩陶,系朝鲜人(242)。清高丽人姓,凡二派,出易州、安法等地(23)。今朝鲜族姓。④北魏时改出大汗氏(即步大汗氏)为韩氏(44,60,70,242)。⑤西夏人姓(95)。⑥明时甘肃临夏地区土司韩姓,系“可汗”一名之省称(103)。⑦明时赐元人实哈塔姓韩名以谦(24)。⑧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中后所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罕扎氏后改为韩氏(180)。⑨清甘肃循化厅土司韩氏,撒拉尔回人,即今撒拉族(72)。今撒拉族姓(199)。⑩锡伯族哈斯胡里氏(201)、韩吉利氏(433)、韩亚喇氏等均汉姓为韩。⑪唐宪宗时飞龙卫士韩志和,倭国(即日本)人,见《太平广记》(242)。⑫鄂伦春族卡那格依尔氏汉姓为韩(191)。⑬彝族安韩氏汉姓为韩(132)。⑭黑龙江富裕柯尔克孜族嘎普韩部落汉姓为韩(204)。⑮保安(197)、回(178)、土家(387)、达斡尔(229)、苗(205)、蒙古(344)、壮、白、黎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榦〕(17)、〔��〕(88)。【望】 颍川(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人】 韩服,周时人(21)。韩信,汉时淮阴人,高祖定天下,信功居多,与萧何、张良称三杰,封淮阴侯(6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上海,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鲜、侗、傣、水、苗、土家、布依、仡佬、柯尔克孜、锡伯、撒拉、保安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韩氏宜出于昌意之子韩流 (按: 黄帝孙),故尧时有仙人韩终。”②郑樵注云: “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之少子曲沃成师,是为桓叔。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 一云成王封叔虞于唐,赐毕万韩原之地。其地今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城是。武子生厥,是为献子。晋景公之时,作六卿,献子在一卿之位。从其始封,遂为韩氏,世为晋卿。” 韩原在今陕西之韩城县南。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 《姓氏考略》 注引 《左传·疏》 云: “韩为秦灭,复以国为氏。” 此则以国为氏,亦系出姬姓。④又引韦昭 《国语·注》 云: “宣王命韩侯为侯伯,后为晋所灭。” 是周宣王之时韩已封人,为侯爵,且为诸侯之长。其后或以国为氏,其地当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此韩之所出,既不同于韩原(按: 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境; 或云在荣城、万荣之间)之封——以邑为氏; 又不同于战国之韩,其地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以国为氏。虽可能亦为姬姓,终究支属不同。⑤又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出大汗氏改为韩氏。” 望出南阳、颍川。⑥或为蒙古族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 载: “明赐元人姓名,实哈塔曰韩以谦。” 又,为蒙古族喀尔喀氏所改。 本部落名, 遂以为姓。 或取其首音谐其近似音“”而为单姓。⑦清代高丽族亦有韩姓,散处易州、开城府等地方。⑧或为清代满族姓罕扎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⑨或由锡伯族哈斯胡里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近似音之 “”而为单姓。⑩为撒拉族著姓,素有 “十个撒拉九个韩” 之说。其源有二: 其一,由 “王 (君主)” 之音译 “” 谐 “” 而得。元亡明兴,撒拉族首领神宝归附明朝,封为土司,更名韩宝,韩姓成了撒拉族的根子姓。《元史》 卷九:本朝自世公至今土司成璋仅四人耳,其得姓之由,询之成璋云: “番俗称其主皆为 ‘汉’,转为平音则为‘韩’。考唐回纥、吐蕃皆称可汗,合而言之,则有韩音。故撒喇 (拉) 族土司亦韩姓,理或然也。” 其二:或为王姓所改,此则以汉意 “” 转为音译 “”(汗)。清初名将王进宝,原系甘肃靖远人,长子出继舅氏,改以外家姓韩,名玉山 (起功)。

春秋时晋有韩简; 战国时有韩非; 汉代有韩信;宋代有韩世忠,抗金将领。

猜你喜欢

  • 庫若干

    读音:Kùruògān【综】 代北姓。北魏时改库若干氏为干氏(12,15,27,44,60)。即纥干氏(70)。而作〔库若千〕(27)、〔库若于〕(63),均误。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

  • 輝雅

    读音:Huīyǎ【综】 清蒙古正蓝旗中有辉雅氏(259)。

  • 读音:mín【源】①系自姚姓。舜子季里封缗,后有缗氏(17)。②黄帝之子少昊之裔封于缗,为缗侯国(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30里),因氏(11,12,15,17)。③有仍之姓,见贾逵《国语注》(60,62

  • 姐覺

    读音:Jiějué【综】 彝族姓。原居四川金阳德西德咱的白彝,后徙四川雷波,汉姓为杨(132)。

  • 秋山

    读音:Qiūshān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zhě【源】 ①明、清时云南镇南州阿雄关(故关在今云南南华西240里)巡检司土巡检、罗雄州(故治在今云南罗平)土知州均有者氏,系彝族(253)。《姓氏考略》谓者系云南苗种之姓(60)与《姓觿》谓

  • 磨難

    读音:Mónàn《中国姓氏大全》据《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复姓。”未详其源。疑此乃 “磨離(离)”之讹,盖“難 (难)”、“離 (离)”形近似而讹传。

  • 孟孫

    读音:Mèngsūn【源】 春秋时鲁桓公之庶子庆父之子公孙敖,号孟孙,因以为氏(7,9,17,60,89)。【人】 孟孙谷,春秋时鲁大夫(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孟”

  • 努阿蘭

    读音:Nǔ’ālá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以祖辈名字命氏。《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收载,未详其他。

  • 西勒

    读音:Xīl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布喀之妻为西勒氏(260)。又,清正白旗满洲护军雅保之妻为希勒氏(260),〔希勒〕似即西勒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