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uí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于随(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谓之随会,子孙以邑为氏(5,6,7,17,60)。③随作笙,见《世本》。女娲之臣,随姓当出此(60)。【变】隋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作隋(11,12)。【望】河南、清河(17,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随何,汉时博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涉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世本》 注云:“随作笙。(注): (随),女娲臣。随姓当出此。” ②郑樵注云: “ (随),侯爵,今随州是其地,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亦注: “春秋时有随国,楚灭之,有随氏。” 随为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③或以邑为氏。郑樵又注: “杜伯之玄孙为晋大夫,食采于随,曰随会,子孙以邑为氏。” 杜伯为唐尧之裔,其玄孙会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称士会; 食采于随,又称随会。故此当系出陶唐氏。《姓氏考略》据《潜夫论》亦注: “士会食采随,故氏随。望出河内。”春秋晋之随邑,在今山西之介休县东。

汉代有随河,护军尉; 明代有随鹍,鱼台人,仪封令; 清代有随人龙,邹平县教谕。

猜你喜欢

  • 額車勒

    读音:chēlè【综】 清正黄旗满洲领催海寿之妻为额车勒氏(260)。

  • 读音:Bēng【源】 邴一作祊,为泰山下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60)。《姓氏词典》据《姓苑》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祊,春秋时郑国祭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

  • 甘木魯

    读音:Gānmùlǔ【源】 元时色目人姓(13)。亦作〔感木鲁〕。感木鲁系西域小国,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境内。当以国为氏(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噶玛拉木〕(24)。【人】 布答,甘木鲁氏

  • 無忌

    读音:Wúj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曲沃庄伯之弟韩万,为翼侯,封于韩原。其玄孙韩厥之子名无忌,后有无忌氏(4,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云:“韩万后有

  • 彤城

    读音:tóng chéng【源】 系自姒姓。夏禹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彤城氏(11,17,21,60)。【变】 一作肜城(62),亦作〔彤成〕(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源不一

  • 倭哷

    读音:Wō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齐齐哈尔、乌喇、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源自金时女真人斡雷(或斡勒)氏。【变】 ①后改为石氏(180)。②亦作〔倭勒〕(72,180,

  • 方相

    读音:Fāngxiàng【音】 方音蝄(Wǎng)(80,86)。【源】 黄帝巡行,嫘祖(帝元妃、西陵氏)道死,帝令嫫母(帝次妃)监护,立嫘祖为方相氏,见《史记》(60,62)。又:方相为官名,属《周

  • 威喇諾爾

    读音:Wēilǎ'nuò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奇尔实勒始事王汗托果琳,后灭王汗归太祖,其族为威喇诺尔氏。《列传》哈喇哈斯,威喇诺尔氏。” (按: 《九通分

  • 赫咠

    读音:Hèqì《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后或有改为单姓“嚇”者。未详其他。

  • 燧人

    读音:Suìrén/Suijen【源】 燧人为古帝名,以名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