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袁紇

袁紇

读音:Yuánhé

【源】北狄人姓。唐时回纥,其先匈奴人,北魏时称高车部,或称敕勒,其部落有袁纥、薛延陀、契苾等15种。其部在漠北鄂尔浑、土拉河流域(425)。当以部为氏(17,27,60)。 【变】亦作〔乌纥〕、乌护、至隋时改称〔韦纥〕(27,60)。而作〔乞袁〕、〔纥袁〕(11,60)、〔乞表〕(17)皆误。 【人】袁纥树,北朝时袁纥部之酋长,率众北叛,寻悔,又复而降(27,49)。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北狄姓。《唐书·回鹘传》: 回鹘先曰袁纥,亦曰乌护。”

一作“辕纥”。

北魏有袁纥·乌。

猜你喜欢

  • 弗邪

    读音:fú xié【源】 唐时占毕国人姓,见《唐书》(60,6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注云: “占毕国之姓。” 《姓氏词典》音fúyé;《中国姓氏大全》音fóxi

  • 读音:Mài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夜利

    读音:Yèlì【源】 西夏人姓(240)。或即野利氏。

  • 盆尼末换

    读音:Pénnímòhuàn《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贾耽《四夷述》注云:“随(按: 原文如此,误,当作 ‘隋’。)开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种,代为酋长。种有二姓:一曰盆尼末换: 二曰奚涤。”

  • 读音:sì【源】 ①邿,周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邿亭),春秋时灭于鲁,国人以为氏,后去邑为寺(17)。②寺人为古时官名,宫中侍御之人,掌王之内及女宫之戒令。古寺人之后有寺氏、寺人氏(7,9,60

  • 阿新

    读音:Āxī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太祝

    读音:tài zhù【源】 见《姓苑》(9,12)。周官太祝之后,见《姓源》(17,62)。《姓谱》云:古者择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肃恭明神者,以为太祝。故后世以官为氏(7,60)

  • 读音:Hóng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世官为姓氏。共工氏之后,本为共姓,后加水旁为洪。二是避讳改姓。如唐朝豫章宏姓,为避唐明皇讳而改为洪姓。自洪姓形成至汉代,主要在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繁

  • 读音:Mù慕姓源自高辛氏,出自慕容姓。为慕容姓简化而来。早期活动于西北,后在敦煌郡形成郡望。慕姓历史人物有元代慕完,少年时聪敏好学而胸怀大志,历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断案,执法平允。明代官员慕容

  • 烏色

    读音:Wūs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六派,出叶赫、长白山、吉林乌喇、瓦尔喀、佛阿拉、松花江等地(23,63,180,260)。金时女真人有吾塞氏,原系部名,以部为氏。清乌色氏当源自吾塞氏。历史上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