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舒穆禄

舒穆禄

读音:Shūmùlù

【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四十二派,出库尔喀、朱舍里、吉阳、哈尔敏、沾、雅尔湖、叶赫、浑春杜麻湖村、爱新和罗、黑龙江、沾河、吉阳麻路河、虎尔哈、乌喇、伊兰费尔塔哈、石霸尔台、瑚普察、绥分、呼兰、讷殷江、精奇里、哲林、吉林乌喇、山岔、英额、辉发、佛阿拉、山秦、哈达、榆树沟、讷络、松花江、长白山、额哲库、浑秦布喇、松阿里海兰、拉门穆瑚、羊羔屯、舒穆、沈阳、殷达浑、萨尔碧图等地(23,63),舒穆禄,木金时石抹氏,亦译为舒穆噜,以姓为氏。居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之族为赫哲族先民(185)。②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部有此姓。【变】 ①后改为徐、舒、米、宿、郑、萧、万等氏(180)。②锡伯族舒穆禄氏汉姓为涂、郑等氏。③亦作〔舒穆鲁〕(61,186,259,260)、〔舒木鲁〕、〔苏木录〕、〔孙木恩〕(187)。④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苏穆鲁氏(256),镶蓝旗汉军闲散张继勋之妻为苏木鲁氏(260),〔苏穆鲁〕、〔苏木鲁〕等似均为舒穆禄之异译。【布】 新疆巩留有此姓。【人】 舒穆鲁舒保,清满洲正黄旗人,由护军累攉军参领(72)。舒穆禄佛伦,清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中累攉户部尚书,后官文渊阁大学士(61)。


少数民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为 “舒穆噜” 之别译。“舒穆噜” 则为“舒噜” 氏之分族,舒噜乃回鹘族诺苏之后。“ (辽) 太祖后族。” ②或为金代女真族姓氏。金人译作 “石抹”,或为 “述律”。③女真之石抹氏,至清则融为满族。清人译作 “舒穆禄”,散处库尔喀、浑春、珠舍哩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舒、徐、米、宿、郑、萧、肖、万等。见《满族姓氏录》。

清有正黄旗都统楞额礼,姓此姓; 清初重臣扬古利,姓舒穆禄氏,系金代女真石抹氏之后。

猜你喜欢

  • 读音:Shèng【源】 系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賸氏(8,60,62,63)。《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渾沌

    读音:Húndùn【源】 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12,15,60)。【变】 亦作〔浑屯〕、〔浑敦〕、混沌(60,62,91)。而作〔屯浑〕(6,7),误。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可足浑

    读音:kě zú hún前燕慕容㑺皇后可足浑氏。又有散骑常侍可足浑。后燕有新汲侯可足浑健,生谭平公。(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后燕以新平公可足浑潭,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见《古

  • 读音:Gùn/Guenn,Gwun【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 容中

    读音:Róngzhōng《姓氏词典》 引《明史》收载,其注称: “明有容中短竹。”未详其源。

  • 陽門

    读音:Yángmén【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阳门介夫之后,子孙以所居阳门为氏(11,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礼记》 阳门介夫之后。” 以地

  • 读音:Xiāo【源】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为销氏(17,60,62)。 【望】安西(17,418)。 【布】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彰化(64,68,261)、贵州赤水(44

  • 叙察

    读音:Xù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城鄂尔多(23,63,180,260)。【变】 亦作〔徐察〕(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盖州城、鄂尔多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 读音:Jǐn【源】见《姓苑》(15,21,62)。【布】河南汤阴(292)、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运城,河南之中牟,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

  • 統萬

    读音:Tǒngwàn【源】统万,代北部落名,酋帅统万真,当以部为氏(27)。 【变】①一作吐万(60)。②后改为万氏(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