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
读音:Gōu
缑姓来源于地名。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后失邑,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
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
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山修道时,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拜访,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往往都很准确,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
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
周卿士食采之邑,以缑为氏。后魏渴侯氏改为缑氏。(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缑姓来源于地名。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后失邑,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
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
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山修道时,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拜访,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往往都很准确,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
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
周卿士食采之邑,以缑为氏。后魏渴侯氏改为缑氏。(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读音:Guì《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五方元音》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橛,古祭祀用具。” 《汉语大字典》 音jué,未注明其为姓。
读音:Chìmén【源】 代北姓(17,27,60)。【变】 ①一作吐门(60,62)。一说,吐门为叱门之讹(70)。②后改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12,17,27,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后
读音:Yàn【综】 源出不详。湖北黄梅有此姓(3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平邑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Nāguì【综】 土族姓。汉姓为那(195)。
读音:lù fèi浙江有此姓。本姓陆,鬻于外家费氏,后承费姓,遂合为陆费氏。(见《姓氏寻源》)<清>陆费墀,桐乡人,四库全书馆总校及副总裁官。
读音:Zhāhǎlā【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阿霸垓(一作阿巴噶)(23,63,260)。【变】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扎尔太之妻为查哈拉氏(260),〔查哈拉〕似即扎哈拉之异译。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阿巴噶
读音:Zhūláchìtì/Julaeit【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巴彦汉苏木、大板镇等地均有此姓(384)。
读音:jī【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上海嘉定(351)、浙江上虞(279)、河北三河(285)、江苏武进(314)、甘肃永昌(392)、台湾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yě zhì【综】 北魏时代北姓(7,60,62)。亦作〔虵咥〕(7)、〔吔咥〕(7,12,60)。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姓。一作 ‘虵咥’; 又作 ‘吔咥
读音:Yáng【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通江有分布。此姓系通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