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
【源】 系自子姓。殷汤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稚姓,见《史记·殷本纪赞》(9,11,12,15,17)。【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子姓,《姓纂》云: ‘商后。’” 《姓氏考略》据《史记·殷本纪·赞》亦注: “殷汤之后分封,因国为姓,有稚氏。”知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源】 系自子姓。殷汤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稚姓,见《史记·殷本纪赞》(9,11,12,15,17)。【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子姓,《姓纂》云: ‘商后。’” 《姓氏考略》据《史记·殷本纪·赞》亦注: “殷汤之后分封,因国为姓,有稚氏。”知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读音:Chóu【源】 见《姓苑》(6,7,10,63)。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畴”云: “《风俗通》云: ‘挚畴之后。’ 或作俦。”此以名为氏。
读音:Xī/Shi,Syi【源】 见《中华姓府》(63)。
读音:wú gōu楚蚡冒生薳草,为王子无钩,氏焉。(见《潜夫论》)
读音:Mòlǐqǐ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末里乞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摩哩奇尔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
读音:Xùn【源】 见《续通志·氏族略》(24)。或即汎氏。亦见《新编千家姓》(73)。【布】 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
读音:Suǒpǔ【综】土族姓。世居青海东部。索卜在土语中有两种含义,一为河边,汉姓为索,一为古代部落阻卜之异译,汉姓为卜(195,196)。
读音:Xī【综】 源出不详。今台湾高雄、台南(68,261)、甘肃康县、云南江川(444)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甘肃省、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注云: “今甘肃康县、云南江川县有此
读音:Púhē《姓氏词典》引 《宋史》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宋有蒲诃·粟立。”未详其他。
读音:Dīnglíng本古部族名。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即生活在北海 (贝加尔湖) 以南、独洛河 (土刺河) 以北地方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或写作丁零、丁令。族人或以部族名为氏。其俗乘高轮车,北魏
读音:Géěr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