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

【源】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因氏,见《风俗通》(1,12,15,60)。三皇之说不一:一曰天皇、地皇、人皇,二曰伏羲、女娲、神农,三曰伏羲、神农、祝融,四曰燧人、伏羲、神农。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9,11,12,15,17)。盖古者冠字,而六十称父,别为两氏,于理有稽(7)。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见《姓考》(17,62)。 ④彝族姓(130)。【望】 吴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瑗,春秋时宋司徒(7)。皇象,三国时江都人,累官青州刺史(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永登,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三皇之后,因氏焉。”“三皇”,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所指不一。或云: 天皇、地皇、人皇; 或云: 伏羲、女娲、神农; 或云: 伏羲、神农、祝融; 或云: 燧人、伏羲、神农。郑樵将其归 “以爵为氏”之列,欠妥。远古之时断无此爵。②《姓氏考略》注云: “出自子姓,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宋戴公充石,字皇父……”,误。)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 ‘父’ 称‘皇’ 氏。”

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皇辰、皇戌; 宋有皇野;齐有皇士; 汉代有皇初平; 南朝梁有皇犬子; 隋代有皇冲; 宋代有皇镇,嘉熙进士; 明代有皇言村,稷山尹。

猜你喜欢

  • 州來

    读音:Zhōulái【源】 春秋时楚之附庸国州来,吴灭之以封季子,季子自延陵徙州来(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北),故日延州来,后因以为氏,见《姓考》(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 格爾根

    读音:Gé’ěrgēn【综】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格尔根氏(256)。

  • 读音:Yōu【源】 ①见《姓苑》(7,9,11,12,15)。鄾国(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后有鄾氏、优氏、忧氏(8,60,62)。一说,鄾姓后去邑为忧氏(17)。②满族姓(344)。【望】 南阳(17,

  • 州来

    读音:zhōu lái吴后有州来氏。州来,古国,楚灭之,吴取以封季子。(见《路史》)

  • 悉怛

    读音:xī dá【源】 唐时吐蕃首领有姓悉怛者,见《旧唐书》(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旧唐书》注云: “吐蕃首领有悉怛姓。”唐代有悉怛谋。

  • 读音:Kě/Kee,K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胡東

    读音:Húdōng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祁县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Xīn【源】 见《姓觿》(17)。【望】 南昌(17,418)。【布】 四川成都(9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运城及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

  • 读音:Huái【音】槐氏有Huái、Huí二音(12,21)。且源出不同,参见槐(Huí)氏。 【源】夏王帝槐之后,见《姓苑》(7,12,60)。 【望】广汉(21,60),广陵(418)。 【布】台

  • 木依庫

    读音:Mùyīkù【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县。其祖先在迁徙中,在永维地方,以供象头代替人头,把象头埋在地下,并用木棒填土,填土的动作称“格莱”,其后裔遂以“格莱”为姓。后来,生病死亡者甚多,即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