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ān

【源】 春秋时傿侯之后有傿氏、焉氏、鄢氏、��氏(8,17,60)。亦见《姓苑》(15,21)。傿亦作鄢,春秋时灭于郑,故城在今河南鄢陵。【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高雄、台南、南投 (64,68,261)、山东沂水(332)、新泰(359)、乳山、北京、辽宁丹东、浙江杭州、河南驻马店、湖北枝城、青海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及长治、陕西之韩城、福建之邵武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亦收载; 《姓氏考略》 注引《路史》 云: “傿侯之后有傿氏、 焉氏、 鄢氏、 ��氏。”其注 “” 云: “傿,妘姓国,灭於郑,后以名氏。”则知焉氏系出妘姓。

北魏有焉古延; 唐代有焉鸡。

猜你喜欢

  • 读音:Jùn【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 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安徽淮南(362)、甘肃永昌(392)、台湾新竹(68,261)、内蒙古宁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郡敬,明

  • 子牽

    读音:Zǐqiān【源】 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子栾坚之后,见《路史》(17,60)。【变】 亦作〔子栾〕(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齐大夫后有子牵氏。”未道其

  • 读音:Chēnɡ【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即称姓。

  • 读音:qīn亲,周有亲弗,汉亲肥、亲宋。(见《正字通》)

  • 读音:Wěi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其转引 《纂文》云: “又姓。”《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称:“系骫姓分族。”

  • 公舌

    读音:Gōngshé《姓氏词典》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

  • 投壺

    读音:Toúhú【源】 系自晋中行氏,春秋时晋中行穆子相其君景公,会诸侯,与齐侯晏投壶(一种游戏),穆子举矢曰,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时人称焉,后以为氏,见《风俗通》(1,7,9,17)。【变】 后

  • 果博爾

    读音:Guǒbó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援引 《朔方备乘》 收载。或作 “郭博勒”,后改单音姓“郭”,盖以其首音谐“郭”而得。

  • 扈地干

    读音:hù dì gān【综】 代北姓。后改为扈氏(7,27,44,60,70)。一说,改为干氏(12,15,21,60)。作〔扈地于〕(6),误(7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 读音:Huì【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信奉佛教者,取智慧之义改姓慧(62)。【布】河北万全(326)、卢龙(289)、陕西(92)、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内蒙古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