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
【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沙县人,洪武中任广东增城县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甘肃之舟曲、安微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有此姓。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宋代有添颖,循州司户,龙溪人; 元代有添寿;明代有添礼,增城知县。
【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沙县人,洪武中任广东增城县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甘肃之舟曲、安微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有此姓。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宋代有添颖,循州司户,龙溪人; 元代有添寿;明代有添礼,增城知县。
读音:lǎo lái老莱子后,有老莱氏。(见《英贤传》)老莱子,亦楚也。(见《史记·老子庄申韩列传》)
读音:dàn【源】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15,60)。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因避仇改为亘氏、旦氏(15,60)。③宋绍兴三年,以国讳,避赵桓之名讳,改桓氏为亘氏、旦氏,见《古今姓氏辨证》(60,6
读音:Wǎxīlǐ《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新元史》 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瓦西里·克。”未道其详。
读音:Tú【源】 涂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14,12,15,17)。【变】一作〔〕(17)。【望】豫章(17,60,418)。【布】辽宁沈阳、四川成都、湖北武汉(
读音:Báiyún《姓氏词典》 据 《简明中国通史》 收载,其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轩辕氏。”
读音:Sì【源】 系自姬姓。郑穆公子,字子驷,其孙乞,以王父字为氏(6,7,9,11,17)。【望】 荥阳(17,60,418)。【布】 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 驷偃,春秋时
读音:bó bǐ【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君若敖之后(6,7,12,60)。【人】 伯比仲华,楚怀王大夫(6,7,1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注云: “芈姓,楚若敖之后
读音:nǚ【音】 亦音男女之女(Nǚ)(17)。张澍云:女娲为女皇,其氏当为男女之女;而女艾、女宽,杜预音为尔汝之汝,疑非,见《风俗通》注(1)。【源】 相传天皇封弟娲于女水之阳(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
读音:Dábǔtuō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瑷珲县志》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mò qiè lóu莫且娄氏,代人。(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