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g

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姒姓。大禹封支子于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以国名命姓,称作航姓,后来以木旁代替舟旁,遂成杭姓。二是源于抗姓,抗、杭同源,属于改抗姓为杭姓。

杭姓发祥于安徽宣城一带。东汉东乡侯杭徐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杭氏都以安徽、浙江为聚居之地。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沿海地区迁徙。当今杭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东北地区。

杭姓历史人物有杭徐,东汉丹阳人。初任宣城守长,所管地区社会秩序良好,盗贼全无。政绩卓著,后升为中郎将,因功封东乡侯。杭淮,明朝人。志洁行廉,诗风清峻。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著有《双溪集》。杭世骏,清朝著名学者,雍正年间举人。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年间举博学鸿词,为翰林编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本“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等。

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三位。


【源】 ①春秋时越王之后有杭氏,见《姓考》(17,62)。②《说文》云:杭为抗之重文,故抗、杭原为一字(60)。杭氏出自抗姓。③蒙古族姓,居内蒙古太仆寺左旗(255)。【望】番阳(17,418),丹阳(6,60)。【变】一作邟(17)。【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杭徐,一作抗徐。汉时丹阳人,长沙太守,封东乡侯(21)。杭琪,明时山东人,洪武中任户部尚书(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东平、龙口,新疆之塔城,江西之崇仁,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 《姓苑》,称:“杭氏望出丹阳,汉有长沙太守杭徐。”据此,《姓氏考略》 云: “ 《后汉书·度尚传》 作 ‘抗徐’; 《江南通志》作 ‘杭徐’;《尚友录》抗徐、杭徐并收; 《图书集成·氏族典》承之; 《通志·氏族略》 ‘抗氏’ 下云:‘后汉泰山都尉抗徐。’; ‘杭氏’ 下云: ‘宋杭开,饶州人。’ 是杭姓殆始于宋时。考 《说文》 ‘杭’ 为‘抗’ 之重文。徐铉云: ‘俗作胡郎切’。是抗、杭本一字也。”

《尚友录》 云: “杭、馀杭商者,吴中多此姓。”则此当以地为氏。

宋代登科杭开,饶州人; 元代有杭和卿,钱塘人; 明代有杭济,宜兴人,诗人; 清代有杭世骏。

猜你喜欢

  • 胡禄屋

    读音:hú lù wū【源】 唐时突厥三姓之一,见《唐书》(60,62)。一说,胡禄屋系西突厥十姓之一,属咄陆部,全称为胡禄屋阙啜(428)。历史上突厥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唐书》 注

  • 中梁

    读音:zhōng liáng【源】 古隐者中梁子之后,见《姓氏英贤传》(7,9,12,17,60)。一说,“中”、“仲”通用,故必为仲梁氏之后(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

  • 西賓

    读音:Xībīn历史上罕见复姓。本古国名,以国氏,相传黄帝母为西宾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云笈七·轩辕本纪》云: “轩辕黄帝, 姓公孙, 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其

  • 訛藏屈懷

    读音:Ézàngqūhuái【源】 西夏人复姓(54)。

  • 都蘇勒

    读音:Dūsūlè【源】元时蒙古人姓(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鄂都台妻都苏勒氏”,此“以姓为氏”。

  • 達古爾多新

    读音:Dáɡǔ’ěrduōxīn【综】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达古尔多新氏(259)。

  • 读音:Qī【源】 倛,亦作魉,系古时驱逐鬼怪和疾病的面具,或以物为氏(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倛,亦作魌,古时驱逐鬼怪

  • 傍木

    读音:Bàngmù《姓氏词典》引 《宋史》收载,其注云: “宋有傍木知突。”未详其源。

  • 惹龔

    读音:Rěɡōnɡ【源】 彝族姓(375)。

  • 读音:Fú【综】 又音Fèi,见王圻《续文献通考·分韵姓氏》(19,21)。一说,即��氏(7,21)。《姓氏词典》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