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ù

【源】 ①春秋时卫国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弟子)之后,避仇改复姓端木为木氏(6,7,9,60)。②春秋时宋国孔金父,字子木,其后以木为氏(60,62)。一说,宋木门大夫之后,见《姓考》(17)。③唐时百济国大臣八姓中有木氏,见《唐书》(9,11,24,60)。④明清时云南寻甸及丽江府的纳西族土司均有木姓(253)。纳西族原无姓,土司木姓者,因土语称官为“木瓜”(音译),故用以为姓(245)。⑤云南保山回族木氏系明将沐英之后裔(105)。⑥傈僳族荞氏族,汉姓有木氏(149,150)。⑦景颇族姓木途氏,汉姓为木(166,168)。⑧白(138,141)、蒙古、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吴兴(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东多此姓。【人】 木仁,汉时人,见《印薮》(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鸡泽、辛集,山东之东平、平邑,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东之澄海,云南之泸水、河口、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藏族、独龙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均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端木赐之后。因避仇改为木氏。” ②又注:“百济八姓,其五曰木氏。” ③ 《姓氏考略》 据王符《潜夫论》 注云: “宋孔金父字子木,其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孔氏。④又据 《明史》 注云: “丽江土官有木氏。”此当为纳西族木姓之先。《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 载: “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明朝派大军统一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率众归附,并协助明军统一纳西族地区。所以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封为丽江知府,赐姓木。”⑤傈僳族之木姓,则源於木氏族。传说从前在金沙江边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每天去江边捞木头,晒干当柴烧。有一次,一连三天都听见木头里有小孩子的哭声,到第三天,老人带着斧子说: “我们没儿没女,无依无靠,里边若是人,劈一下就开; 若是鬼,劈三下也别开。”果然,劈了一下就开了,里边躺着一个小男孩。夫妻俩喜出望外,给孩子起名叫 “木头儿”,是为木氏族之祖。此因人名族、以族为姓。傈僳语称“司氏”,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司氏”之汉意即为 “木氏族”,遂或以 “”为姓; 或取 “” 音,谐以汉字 “” 而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傈僳族》。⑥白族之木姓,则源於原始图腾“腊波” (汉意为“虎氏族”),遂以为姓,或取“腊波”之首音谐以汉字“腊”、“”、“”而为单姓。后或改而为“”。⑦藏族之木姓,本亦氏族名,以为姓。相传“有一神猴,与岩魔女结为夫妻,生下六只小猴。小猴长大以后,又生育繁衍了众猴群。众猴食树林野果和不种而收之谷类为生。尾巴渐渐消失,身毛也慢慢变短,并且会说话了,遂成为人类。这最初的六个小猴繁衍下来的六个支系,便是远古时代藏族最早的六个氏族,他们的名称是: 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和朱氏。”⑧独龙族之木姓,则由 “木戛暴” 氏所改,独龙语“木戛暴”汉意为“崖蜂”,以之为姓。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而为单姓。注⑥——⑧见《中国人的姓名》。

西晋有木华: 宋代有木天骏,瑞安人,大理宗丞; 明代有木增,云南丽江土司。

猜你喜欢

  • 師延

    读音:Shīyán【源】 商纣王时乐工师延之后(60,62)。【人】 师延宜,春秋时宋大夫(3,4,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官、名为氏” 之列,其

  • 余邱

    读音: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齐公族食采於余邱”,以邑为氏。一作“余丘”,详见该条。

  • 北堂

    读音:Běitá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托勒佳

    读音:Tuōlè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齐齐哈尔(23,63,180,260)。【变】 ①亦作〔托尔佳〕(180,260)。②后改为郭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齐齐哈尔地方,乃满八旗

  • 鄂爾特

    读音:Èěrt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收载,或作“额勒图”,后或改为单姓“鄂”、“于”。“鄂”,乃取“鄂尔特”之首音谐“鄂”而得; 于,则莫明其所以然。

  • 乌质

    读音:wū zhì突厥酋长有乌质氏。(见《姓氏考略》)

  • 喜塔喇

    读音:Xīt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尼雅满山、瓦尔喀、蜚悠城、堵墙、大凌河、瓦喀兰、夸喇、叶赫、辉发、董鄂、扎库木、富克顺、耀州、长白山、盖吉等地(23,63,180,260)。【变】

  • 何晢日

    读音:Hézhérì【综】 赫哲族姓。汉姓为何(186)。

  • 由吾

    读音:yóu wú【源】 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裔孙仕吴,子孙入越国者,因号由吾氏(6,7,12,17,60)。【望】 琅邪(17,418)。【人】 由吾道荣,北齐时山东琅邪人,官至谏议大夫、沐阳公,后隐

  • 側綳

    读音:Cèbēng【源】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亦称〔哲蚌〕氏(194)。藏族姓(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