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uǒ

【音】 亦音托(Tuō)(80,84)。【源】 宜系度姓所改(60,61)。【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庹五常,明时慈州(故治在今山西吉县)人,万历中任南阳卫指挥(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田林,四川之长寿、合江,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山西之太原、运城、大同,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音 “”。明庹五常,南阳卫指挥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万姓统谱》 作“万历间有河南之阳卫指挥庹五常,慈州人。” 之阳卫,当为 “南阳卫” 之误。) 明陆容 《菽园杂记》 曰: “广西有庹姓。音‘托’。今吴中人以两臂量物曰 ‘托’。‘庹’ 既与‘度’ 似,又从尺,疑即此。《统谱》 收入五歌,音‘陀’。殆声转之讹也。” 《姓氏考略》 亦载,其注云:“蜀中多庹姓,亦为度姓所改。”

清代有庹正国。

猜你喜欢

  • 東利

    读音:Dōnglì【综】 东利为部族名,以族为氏,有东利氏,见吴亮采《奇姓通序》(63)。

  • 潘六奚

    读音:Pānliùxī【源】匈奴人姓。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魏,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后人讹误以为破六韩,见《北齐书·破六韩传》(27,70,24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破六

  • 溪賒

    读音:Xīshē《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溪赊罗撒。”未详其源。

  • 圖佳

    读音:Tú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花江(23,63,180)。【变】 后改为图氏(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达林之妻为图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松花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

  • 读音:Mí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运城,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安徽之临泉等

  • 必喇

    读音:Bì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必兰氏。凡二派,出和攸、长白山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何氏(180)。②亦作毕拉(181),〔碧喇〕(260)。③清镶黄

  • 公牽

    读音:Gōngqiān【源】 春秋时齐国公子牵之后,有公牵氏,见《世本》(4,7,9,60)。一说,齐公子成之后,见《广韵》(7)及《姓谱》(17)。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 读音:xí【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庄公之子廖封于隰阴(故城在今山东临邑东),为大夫,因以为氏(12,15,17,60)。【望】 济南(17,418)。【布】 辽宁沈阳(91)、河北易县(231)、徐

  • 读音:Tā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武宣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宣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读音:Fán/Farn【综】 凡一作凢(19,21)。或系樊姓俗写。汉、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江西萍乡(371)、广西都安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