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臣
【源】 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屈荡之子屈中,亦曰申公巫臣,景公十一年,盗夏姬以奔晋,晋以巫臣为邢大夫,其后有巫臣氏(12,15,17,60)。一说,为春秋时晋栾巫臣之后(8)。似误。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芈姓。楚屈荡之子屈申也,亦曰申公巫臣。奔晋。”其后,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注引 《元和姓纂》云: “晋大夫栾巫臣之后。”栾氏乃晋靖侯之后,故此当系出姬姓,亦以名为氏。
【源】 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屈荡之子屈中,亦曰申公巫臣,景公十一年,盗夏姬以奔晋,晋以巫臣为邢大夫,其后有巫臣氏(12,15,17,60)。一说,为春秋时晋栾巫臣之后(8)。似误。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芈姓。楚屈荡之子屈申也,亦曰申公巫臣。奔晋。”其后,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注引 《元和姓纂》云: “晋大夫栾巫臣之后。”栾氏乃晋靖侯之后,故此当系出姬姓,亦以名为氏。
读音:Lāchá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剌乞歹”。
读音:Yāo【源】 见《姓苑》(15,21)。么为幺之俗写。【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么谦,明时河南汤阴人,弘治中任通州学训导(15,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
读音:jì wù【源】 春秋时鲁桓公之裔季平子(即鲁成公)之子昭伯寤之后为季寤氏,见《世本》(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世本》云: “季平子生昭伯寤,其后为季寤氏。”
读音:Qiǎo【源】 见《姓苑》(15,21)。一说,天竺四姓中有巧氏,见《梦溪笔谈》(60,62)。【布】 上海嘉定(351)、广东顺德(363)、台湾(64、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
读音:Hú【综】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中日姓氏汇编》(401)。今大陆有此姓(9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极罕见姓氏。现代仍有。”
读音:Tiánzhāng【源】 春秋时郑公族有田章氏,见《路史》(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路史》注云: “源于姬姓,出
读音:zhòng cháng齐后有仲长氏。(见《路史》)▲<汉>仲长统,哲学家。<唐>仲长子光,洛阳人。
读音:Yá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屏东、基隆(68,261)、高雄、彰化、南投(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Dǔsīlá【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读音:bái xiàng【综】 白象先生,古贤人,隐者,见《风俗通》(1,7,12,60)。一作〔伯象〕,《汉书·艺文志》有伯象先生一篇,见张澍《风俗通》注(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