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ǔ

古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为古公亶父之后。古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他率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城墙和宫殿,使周国逐渐强盛起来。其后代子孙以祖父称号为姓。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二是以邑名为姓氏。周朝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境内),后世子孙则以地名“”的音近字“”为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古姓发源于陕西。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姓广布于全国各地,清朝时期,有远赴台湾者。如今古姓尤以四川、广东为多。

古姓历史人物有古弼,南北朝时北魏官员,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每日公务繁忙,但仍勤于读书。因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为人刚正,曾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称为社稷之臣”。

古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八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太王亶父避狄人之难,去国于岐山(今陕西岐山西北)之下,自号古公,其后因公号为氏,见《风俗通》(7,9,12,17)。 ②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见《潜夫论》(12,60)。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吐奚氏为古氏,见《魏书·官氏志》(9,17,21,60)。 ④金时女金人姓,见《高丽史》(71)。 ⑤云南傈僳族以星为原始图腾的古饶时氏族,汉姓为古(150)。 ⑥台湾土著(65)、彝(130)、苗(205)、回、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新安、河内、新平(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7%。尤以四川、广东两省多此姓,两省古姓约占全国汉族古姓人数78%。【它】 ①台湾省古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被迫改用古井、古原、古木等日本姓,但仍不弃原古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均恢复古姓(65)。 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古田,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古(65)。【人】 古乘,春秋时晋平公时舟人(21)。古弼,原姓名为吐奚爱弼,北魏时代北人,以功赐爵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畲族、鄂伦春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古公者,犹言先公也。’ 望出新安、新平、河内。”古公亶父乃周之先人,姬姓。故此之古氏系出姬姓,以号为氏。②其注引 《潜夫论》 云: “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 (按:本为“苦成”,后音变,或改作“”,古邑名,以邑谥为氏,或省而作古氏。)③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又,代北姓。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④或为鄂伦春族古拉依尔(或译作“古兰”) 氏所改。盖取古拉依尔(古兰) 氏之首音谐“”而为单姓,后又改为 “”。

汉代有古初、古霸; 宋代有古革,琼州教授; 明代有古朴,户部尚书; 又有古其然、古文炳,进士。

猜你喜欢

  • ⾻提

    读音:Gǔtí【综】 吐蕃一部落,以部为姓。一作〔乌骨提〕(212)。

  • 公文

    读音:gōng wén【源】 ①春秋时郑共叔之后有公文氏,见《潜夫论》(17,60)。 ②春秋时卫大夫公文要之后有公文氏,见《世本》(4,17,60)。【人】 公文轩,春秋时宋人(17,21)。历史上

  • 勒布

    读音:Lèbù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尼” 氏。《中国人的姓氏·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 佛岳謨

    读音:Fóyuèmó【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纳散泰之妻为佛岳谟(260)。

  • 读音:Yí《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罗离。”未详其源。

  • 海望

    读音:Hǎiwà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乞四

    读音:qǐ sì【源】 隋、唐时靺鞨酋有乞四氏,见《唐书》(60,62)。靺鞨系隋、唐时东北地区的一个部落,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地区。在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靺鞨共有七部

  • 竿

    读音:Gān【综】 春秋时齐景公时竿秀,以过系狱,荀伯玉曰:使得自新,必饮灭洗胃,吞刀刮肠,见《姓氏注谱》(60,62)。【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词

  • 怒扒

    读音:Nùbā【综】 傈僳族姓。世居云南碧江二区南熬甲村,其先原为怒族,后融合于傈僳族(148)。

  • 读音:Kuàng/Kwang,Huang【源】 见《姓苑》(9,12,81)。今況、况已混为一姓。【望】 庐江(418)。【布】 古时庐江有此姓(12,81)。台湾桃园、台北、新竹等地均有此姓(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