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ìn

印姓的来源为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郑穆公子睔(gǔn),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

源自郑国公族的印姓,在今陕西的大荔一带繁衍生息,并向全国各地播迁。

印姓历史人物有印光任,清大臣,曾首任澳门同知。任职期间加强了澳门葡萄牙人的管理。后与人合作,著成《澳门纪略》,为第一部有关澳门的专著。

印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五位。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印,其孙印段以祖父字为氏(7,9,11,17,60)。 【望】 冯翊(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印葵,印段之子,春秋时郑大夫(7,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姬姓, 郑穆公子子印之后也。公子㫻(按: “㫻”, 《姓氏词典》作“睔”, 《中国姓氏大全》作“”,与郑注有别),字子印,其孙印段,以王父字为氏。望出冯翊。

春秋时郑有印段; 南唐有印粲;宋代有印况,举进士,江宁人; 又有印应雷(《姓氏词典》 引作 “印应飞”),通州人; 明代有印宝,黄州府同知,六合人。

猜你喜欢

  • 读音:Pù《姓氏词典》据《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收载,“今山西左权有此姓。”未详其源。

  • 读音:Qiú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负责制皮,后代以官名为姓氏。二是本仇氏,为避难改为裘氏。三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被分封在裘邑,其后人用裘为姓

  • 那木都魯

    读音:Nāmùdū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纳谋鲁氏,以姓为氏(23)。一说,那木都鲁系地名,以地为氏(61)。凡十一派,出那木都鲁、绥分、浑春、长白山、萨兰、瓦尔喀、哈达、倭济、倭赫

  • 西特赫

    读音:Xītèhè【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色菱泰之妻为西特赫氏(260)。

  • 读音:Jiǎo《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姓谱》云:“系㤭陈如氏所改。” 《汉语大字典》音jiāo,未注明其为姓。

  • 读音:Fú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是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后在秦国担任符节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二是源自改姓。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族人为避祸遂

  • 读音:Hài【综】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有此姓(298)。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邱北、泸水有分布。傈僳族姓氏。此姓系邱北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呷瑪

    读音:Gāmǎ现行藏族“姓氏”。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此姓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或译作“嘎玛”。原为星斗之意。藏胞常用“呷玛××”以命名。一般不用姓,遂有人据汉族姓名构成习惯来认识 “呷玛×

  • 本答失蠻

    读音:Běndāshīmán《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氏。元著名诗人萨都刺本姓此氏。” 《中国人名大辞典》所注 “本答失蛮氏”意为 “本来姓答失蛮氏”

  • 賀賴

    读音:Hèlài【源】贺赖,北狄部落名,是贺赖以部落为氏,见《通典》(60,62)。一说,贺赖乃贺兰之异译,二者本一氏(70)。 【人】贺赖卢,晋末时南燕辅国大将军,辽国公、徐州刺史(7,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