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jí【源】 ①及氏系自箴姓,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晋大夫采邑,以邑为氏(60)。【望】 清河(17,60,418)。【布】 台湾(68,261)、北京、山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及宦
读音:làng【源】 ①以水名为氏(60,62)。当指出湖北荆山东、而后西流之沦浪之水,见《水经注》(80)。②或系浪我氏、庄浪氏所改(60,62)。亦见《姓苑》(21)。③女真人姓(213)。【望】
读音:ruò luó鲜卑姓有若罗氏。(见《晋书》)
读音:Sìlìfā《姓氏词典》 据 《魏书》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北魏姓。北魏有俟力·示。”
读音:chéng qiū【源】 乘丘(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北)原为宋大夫采邑,鲁庄公十年败宋师于乘丘,遂为鲁邑,后居其地者以为氏(7,17,24,60)。【望】 平阳(60)。【变】 亦作〔乘邱〕(17
读音:Kuò/Kuoh,Kwo【综】即阔氏。台湾台北、宜兰等地均有此姓(68,261)。
读音:Gǒu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及雁北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疑与“苟”或通,本草名,即枸杞,亦作苟杞。)“河内多杞,所居饶之,因以为氏。”(《姓氏考略
读音:gōng wù鲁人公冉务人之后。(见《姓氏考略》)
读音:yě zhì【综】 北魏时代北姓(7,60,62)。亦作〔虵咥〕(7)、〔吔咥〕(7,12,60)。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姓。一作 ‘虵咥’; 又作 ‘吔咥
读音:Wěi【源】 ①见《姓苑》(15,21)。②清满洲人姓(260)。③彝族姓(130)。【望】 河南(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伟璋,汉时光禄勋(7,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