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项城袁氏家集

项城袁氏家集

十八种,六十卷。清末民国间丁振铎编。丁振铎字旬卿,河南罗山人,曾官御史。是编乃袁世传汇集其祖父袁甲三、父袁保龄、伯父袁保恒、堂伯父袁保庆四人之奏议、函牍、诗文及其他撰述,请丁振铎代为编辑并撰写首卷按语而成。袁甲山(1806-1863),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年间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并曾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漕运总督。卒谥端敏。是袁世凯的从祖父。家集收《端敏公奏议》二十卷、《端敏公函牍》二卷。袁保龄字子久,同治年间举人。家集收其《阁学公公牍》十卷、《阁学公书札》四卷录遗一卷、《阁学公文稿拾遗》一卷、《阁学公诗稿拾遗》一卷、《雪鸿吟社诗钟》二卷等。袁保恒,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卒谥文诚。家集收其《文诚公奏议》六卷、《文诚公函牍》二卷、《文诚公文稿拾遗》一卷、《文诚公诗稿拾遗》一卷。袁保庆字笃臣,号延之,咸丰年间进士,曾官刑部郎中等。家集收其《自人琐言》二卷(袁保龄编录)等。书末附袁世传汇辑四人家书,成《袁氏家书》六卷,及述祖母等事迹之《母德录》一卷。有清宣统三年(1911)清芬阁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存学编

    四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作者小注见《存性编》。此书是作者儒学论著《四存编》之二,全书论述中心意思是孔周等圣贤的学说之所以有别于“异端”,是因为它事事注重实用的学说,与空谈“心性命理”之

  • 直语补证

    一卷。清梁同书撰。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又号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善书法,能诗。所著多散佚,唯《直语补证》

  • 日本访书志补

    一卷。清杨守敬撰,近人王重民辑。杨守敬,详见《日本访书志》。杨氏出访日本期间,广收秘籍古本,编纂了《日本访书志》,但由于年老体弱,一些善本尚未整理、收录其中。王重民等人参考大量杨氏遗书、题跋,用数年时

  • 漕政举要录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 敦煌写本古文孝经残卷

    一卷。旧称孔安国注。孔安国详见《古文孝经孔氏传》条。此写本首尾均佚,见存之文,自《三才》章第七“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句起,至《圣治》章第九“以养父母日严”句止,“民”字均缺笔作“”,“治”字不讳

  • 安静子集

    十三卷。清安致远(1628-1701)撰。安致远,一名如磐,字拙石、静子,号缄庵。寿光(今属山东)人。康熙十一年(1672)贡生,此后十五年屡试不第,偃蹇失意而终。曾与李澄中、李焕章齐名,颇得周亮工赏

  • 百花洲集

    二卷。明邓云霄撰。邓云霄,字元度,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参政。著有《解弢集》(已著录)等。此集乃云霄官长洲时所作,故以百花洲为名。其诗近体居十之八九。确

  • 台湾外纪

    三十卷。江日升撰。江日升,九闽珠浦人。该书记郑芝龙、郑成功开发台湾始末,始于明天启元年,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降。每卷都有两句七字标题,乃章回小说回目,唯末一卷仅“施将军议留台湾”一句。崇祯甲申以前

  • 历国传

    四卷。北凉释法盛(生卒不详)撰。法盛,高昌国人,曾经游西域,遍历诸国。“能梵书,备诸国语”。所作《历国传》一书,有称为《法盛历诸国传》,约亡佚于唐宋之际。所记内容多为西域佛事。其卷题名《隋书经籍志》、

  • 南园漫录

    十卷。明张志淳(生卒年不详)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祖籍云南。明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撰有《永昌二芳记》等书。《南园漫录》共十卷,书首有作者正德十年自序,自序中称:此书乃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