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靖江县志

靖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叶滋森修,褚翔书纂。叶滋森,福建闽县人。廪贡生,光绪元年(1875)复知靖江县事。叶氏在任期间,邀邑人褚翔等诸儒纂修邑志,越十月而书成。考邑志正德年间知县事殷云霄始为志,嘉靖四十四年(1565),邑人朱得之为其续纂,万历中王百谷流寓此地,更其名为《马驮沙小志》,至崇祯间,知县陈函辉复更为县志。清康熙八年(1669)、二十二年(1683)两修之,咸丰七年(1857)复修有志稿,此为靖江志之源流。光绪叶志乃监于旧志,勘讹订伪,补缺拾遗而成。此志凡十六卷,卷首列旧序、修辑姓氏、图;卷一皇仁恭纪,其子目二,为蠲恤、养老;卷二志营建,其子目九,为城池、县治、坛庙、祠祀、寺观、坊表、街巷、市镇、邮驿;卷三志舆地,其子目七,为沿革、分野、山川、疆界、水利、堰闸、桥梁;卷四志赋役,其子目三,为田赋、户口、款目;卷五志食货,其子目六,为土产、盐法、风俗、方言、农歌、占候;卷六志学校,其子目十一,为庙学、宫制、祭器、乐器、学田、学额、书院、社学、义学、宣讲、乡饮;卷七志兵防,其子目六,为营制、官署、汛地、民壮、营员、兵事;卷八志祲祥;卷九志艺文,其子目一,为书籍;卷十志职官,附以封荫;卷十一志选举;卷十二志良吏;卷十三至十五志人物,其子目十一,为宦绩、忠义、孝友、儒学、高隐、义行、艺术、流寓、方外、耆寿、列女;卷十六古迹考,其子目三,为名胜、摭馀、补遗。靖江乃水乡之地,卷三志舆地子目水利,其纪载详备。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猜你喜欢

  • 元叟端禅师语录

    八卷。明代释行端(1255-1342)撰。行端,俗姓何,字原叟。法号行端。临海(今地不详)人。十二岁从叔父得度于余杭化城,受业为藏叟珍弟子。后住寺于余杭径山寺,直至行寿八十八,弘法七十六而止。行端其人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十国春秋

    一百一十四卷。清朝吴任臣撰。吴任臣(?-1689),字志伊,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精通天文、乐律。康熙己未(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纂修《明史》,撰《官历志》一篇。

  • 云淙琴趣

    三卷。邵章(1874-1953)撰。邵章字伯絅,号倬庵,浙江杭县(今属浙江余杭)人。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中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东三省法政学堂监督,法律谘议官,奉天提学使,

  • 郁离子

    二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于是刘基回

  • 梁溪集

    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宋李纲(1083-1140)撰。李纲,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靖康元年(1126)为兵部侍郎。金兵入侵,力主迎战,被谪。高宗

  • 觚庵诗存

    四卷。清俞明震(1858-1918)撰。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知兰州府,署甘肃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俞明震辞官,卜宅杭州西湖,经年而卒。其人笃好名理,其为诗也,熔铸灵性,如杜甫忧民

  • 御书法帖

    十二卷。清圣祖赐诸臣御书,张英、韩等汇摹于康熙四十年(1702)。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命召诸臣于畅春园拟皇太后万寿无疆之赋文,钦定出甲乙等次;随后又于次日恩赐诸臣御书各一幅;诸臣喜不自胜,恭摹入石。康熙

  • 西台集

    二十卷。宋毕仲游(生卒年不详)撰。毕仲游,字公叔,郑州(今河南郑县)人。宰相毕士安之曾孙,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调柘城主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

  • 纯正蒙求

    三卷。元胡炳文(1250-1333)撰。胡炳文字仲虎,徽州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潜心朱熹之学,延祐中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世称云峰先生。著有《云峰集》十卷、《春秋集解》、《周易本义通释》等。自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