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七经纲领

钦定七经纲领

一卷。清学部图书馆编。此书将钦定七经中卷首纲领截割而成卷。其中《易经》三篇:一论作《易》传《易》源流,二论《易》道精蕴经传义例,三论读《易》之法及诸家醇疵。《尚书》三篇:一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古文,二论《尚书》大旨体例及序,三论读《书》之法及诸家《书》解得失。《诗经》三篇:一论作《诗》删《诗》及传《诗》源流,二论六义四始《诗》乐及篇次音韵,三论读《诗》之法及诸家说《诗》得失。《仪礼》三篇:一论本经源流及本经精蕴,二论本经义例及读经方法,三论诸家醇疵及后代礼仪。《周礼》二篇:一论经传大行之语义贯全经者及兴废传授源流等,二论《周官》大体及行《周官》得失等。《礼记》三篇,一论本经源流及本经精蕴,二论本经义例及读经方法,三论诸家醇疵及后代礼仪。《春秋》三篇:一论《春秋》经传源流,二论《春秋》大旨经传义例,三论传注得失及读春秋之法。各经所汇集均为诸家成说,大体平正公允。编写者意在指明学子通经途径,其中有不少要论,未可视为陈言。《钦定七经纲领》有宣统元年(1909)学部图书馆刊本。

猜你喜欢

  •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

  • 幽明录

    三十卷。南朝宋刘义庆(详见《世说新语》)撰。此书《隋书·经籍志》著录:“幽明录二十卷。”两《唐志》著为三十卷。以后书目不见著录,南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序》云:“幽明录今无传于世。”当佚于宋。《幽明录》的

  • 说文解字索隐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

  • 解州平陆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李友洙修,杜若拙、荆如棠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友洙,海宁县人,副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绛州判署平陆知县。杜若拙号舫山,邑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 萝藦亭遗诗

    四卷。清乔松年撰。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历官安徽陕西巡抚,官至东河总督,卒后谥勤恪。在任东河总督时,建议筑堤防水,顺黄北流入海,一劳永逸之计,功绩流芳史册。

  • 治世龟鉴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

  • 莲子居词话

    四卷。清吴衡照(生卒年未详)撰。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嘉庆进士,官金华教授。本书为论词之作,或评词家之得失,或详版本之源流,或考词人之事实,或论词律之精粗,或论词中之方言,或摘词中之美句。

  • 香草校易

    五卷。清于鬯撰。于鬯字香草,江苏南汇人。作者于群经皆有校语。《香草校易》即其一。此书立说以汉易为宗,于各家之说能够择善而从,故其观点多有可称道之处。如择“地势坤”时说“坤”本作“巛”,而“巛”当读为“

  • 尔雅注疏

    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东闻喜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惠怀之际避难江南,元帝时官尚书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为敦所杀,敦祸平,追赠弘农太守。《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