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贻古堂帖

贻古堂帖

四卷。清万宝汇其伯父万德新、其父万永锡之书。万宝字一楼。官榆林兵备道,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石置于西安碑林,欲使其广为流传。万德新字考严,书一卷;万永锡字尔亭,书三卷。二人同学张得天之体。张得天学米芾书而成一家,万氏兄弟所临张得天米书,并无笔力。学张氏佳处不得,其病处则无不具备。此帖三四卷为万永锡所抄唐诗,小字工整,是帖中之优者。有西安碑林本。

猜你喜欢

  • 全唐诗说

    一卷。诗评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详见《弇山堂别集》辞目)。是二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实则割削王世贞《艺苑卮言》抄为两卷。王世贞著作,初无此二名。《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

  • 井研县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叶桂年、高承瀛修,吴嘉谟、龚煦春等纂。高承瀛,潍阳人,曾任井研县知县。吴嘉谟,邑人,举人。龚煦春,邑人,廪生。《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共四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

  • 陇蜀余闻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讳,曾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山东新城(今恒台)人,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论诗推崇盛唐,创立《神

  • 春秋纪传

    五十一卷。清李凤雏撰。李凤雏字梧冈,浙江东阳人,康熙中由贡生官曲江县知县。该书改变编年之体,采用司马迁所创纪传体编撰春秋史事。以周为本纪,列国与孔子为世家,卿大夫为列传,并作周、鲁列国世系图。引证史书

  • 贾阆仙

    一卷。清叶承宗(详见《孔方兄》)撰。《贾阆(一作浪)仙》是一折短剧,写中唐诗人贾岛吟诗之事。据叶承宗自记,此杂剧作于顺治二年(1645)除夕之日,尔后带着剧稿到南方,准备付梓,在兵乱中原稿遗失,后凭回

  • 平远州续志

    八卷,首一卷,清黄绍先修,申云根等纂。黄绍先,曾任平远州知州。申云根,邑绅。州志创修于邱公叶。后有鹿、俞、王、李诸家,先后修辑。道光二十七年(1847)徐丰玉、谌厚光等又修成志乘二十卷。又四十年,州牧

  • 杂学辨

    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熹(敬称朱子)撰。是书以斥当代诸儒杂于佛老之学。共有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二

  • 谢文庄公集

    六卷。明谢一夔(约1460年前后在世)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

  • 公余笔记

    二卷。清张文炳(详见《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是文炳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奉敕撰著。全书共八十一篇,每篇独立篇名,全系讲学之文,并杂以佛学、丹经之语。

  • 兵迹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