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质疑录

质疑录

一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此书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张氏晚年之作,旨在纠正前人之偏执谬误。作者主张偏于温补,故重在正刘完素、张元素、朱震亨诸家偏于寒凉攻伐之失。书中之论凡四十余条,刻析利害,语皆切实。其中精辟之说,不泥古人。如古人以为伤寒无补法,血证见血无寒。作者则认为,伤寒一证,须辨虚实,攻补兼施;治血证则必先清外感,次理内伤;中风之证则应辨十二经见证,而不以治伤寒之法治之。此书在中医理论方面,有较新建树,可为后世参考。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本,乾隆中钱塘王氏医林指月刊本,1981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点校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鹿忠节公年谱

    二卷。明陈鋐辑。陈鋐明末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太常寺卿,后乞归。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攻定兴,善继入城守御,城

  • 陈布政行略

    一卷。清陈子辂撰。子辂,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陈嘉树事迹。嘉树字亭玉,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编修、济东泰武临道、广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官。

  • 汉原陵秘葬经

    十卷。无撰者姓名。据书前作者自序所述,称自己因遇楼敬先生,得其所传“阴阳书”三本,并称其书用之甚验,直指休咎之理,出生入死遁甲之法,乾兑坎离迁宅之方,辨年月日加临运式。作者还自称因暇日述斯文五十四章,

  • 杨家府演义

    八卷五十八回。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秦淮墨客即纪振伦,字春华,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小说家,生卒年不详。又有说作者是熊大木(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无确证。又说作者为无名氏。该书为长

  • 定庵集

    五卷。明张悦(?-约1496)撰。张悦,字时敏,号定庵,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中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政。弘治中为吏部左侍郎,官到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见《素问注证发微》。

  • 洞麓堂集

    十卷。明尹台(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尹台,字崇基,号旧山,永新(今属江西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编修,严嵩欲与为婚,竟不允,出为南京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洞麓堂集》。是集

  • 荷花荡

    二卷。清马佶人(约1636前后在世)撰。马佶人,字更生,一字亘生,或谓字吉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传奇作家。著作有《梅花楼》、《荷花荡》、《十锦塘》、《索花楼》等。《荷花荡》又名《墨莲盟》,

  •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约1159-1228)撰。赵秉文,滏阳(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老子》

  •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