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长笺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凡例乃称“徐铉徐锴奉南唐敕定”,对于《说文》源流暗昧不明。所列诸字较之原书多所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故名“长笺”。然而所增之字,往往失画方围,与原书混淆;所论所注,又殊多疏误。顾炎武说:“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宦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五经,肆意刊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如此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于’。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者十余条正之。”顾氏所谓“尤剌谬者”是:谓“瓜分”之“瓜”当作“爪”,而不知“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及《汉书·贾谊传》;谓:“灶突”之“突”当作“”,而不知“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民愁则垫隘”见《左传》,“鹊丑其飞也”、“驠马白州也”并见《尔雅》,而以为未详;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汉宣帝讳“询”,而以为讳“恂”;汉平帝讳“衍”,而以为讳“衍”;夏州至唐始置,而以为中国称华夏从此始;叩地在京兆蓝田,而以为地近京口,故从口。此书正文共百卷。另有四卷居于卷首。卷首上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学之书七十余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共为一卷。卷首下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又取《说文》540部原目撰《说文表》,合为一卷。《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孝经本赞

    一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代学者,书画家。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著有《榕坛问业》、《黄石斋先生集》等。是编系从手迹录出,经十八章,每章

  • 史记正义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

  •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 正音咀华

    四卷。清莎彝尊撰。彝尊字秬芗,长白(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是编专为正音而作。以《字典》、《音韵阐微》之字音为正音,以江南话为南音,以北京话为北音,以官场说话为官话,各地方音为土音。其书所录诸字,

  • 说文引经考证

    八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此书是研究《说文》引经文字同异之作,陈氏自序云:“学者通经必先识字,不有《说文》,何从究《苍》《雅》之遗文、篆籀之微旨哉?顾《说文》之存于今者,误戾脱落,窜入改易,许

  • 北江诗话

    四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幼年刻苦读书,精通音韵、训诂和史地之

  • 戴氏三俊集

    三卷。清戴芬、戴福谦(1808-1840)、戴莼三兄弟合著。戴芬,字骏伯,号清来,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年仅26岁而卒。著有《重荫楼诗集》。戴福谦,一名芳,字贻仲,号琴庄,道光丁

  • 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

  • 古本大学说

    一卷。附大学改本考 一卷。清边廷英(生卒年不详)撰。廷英字育之,河北任邱人。是书说多创辟,以为《大学》言明、言诚、言慎独,都与《中庸》大旨相同。书中所出名目,也多出于《中庸》,如言修身,即《中庸》修身

  • 抗心斋经解

    一卷。清末艾作模撰。作模字式成,湖南淑浦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参左宗棠、郭嵩焘幕府,晚年掌教卢峰、正峰书院。著有《十三经抉微》《古礼考》《古乐考》《六书正音》等书,皆溺于水中。后其弟子谌百瑞刊印其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