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义疏

论语义疏

二十卷。清马时芳撰。时芳字诚之,号平泉,又号见吾道人,禹州(今河南禹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副榜。其学以陆王为正宗,尤重于诚意慎独。是书大意为圣人立言之旨乃人涉身处世义理之权衡。《义疏》不守汉宋门户之见,以我心想圣人之心,想记者之心。一一以事理衡量。历史上揭明心学的很多,但没有《注疏》之本。卷首有时芳自序。称其因念《论语》为孔子讲学之书,是义理之权衡。自不顾浅陋,继续前辈之说,逐章略述大意。该书有石印本。

十卷。魏何晏(见《论语集解》)等注,南朝梁皇侃疏。皇侃(488-545,亦作皇偘)是南朝著名经学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师从当时的名儒贺,尽通其学。擅长《礼》、《易》、《老》、《庄》诸学,侃“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见《梁书·皇侃传》),梁初任国子助教,以经学授弟子,从学者数百人。入寿光殿讲解《礼记》,颇受梁武帝称赞,拜员外散骑侍郎。著有《礼记义疏》、《论语义疏》,为时人所重。《论语义疏》亡而复得,《礼记义疏》略见于孔颖达《孔记正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礼记皇氏义疏》四卷。魏晋时清谈之风甚炽,《论语》注家蜂起,继何晏集孔安国、郑玄、马融等人注作集解之后,晋江熙又集卫瓘、缪播、郭象、袁宏、李充、孙绰、范宁等十三家之说以为集解。皇侃义疏,采录江氏集解以及樊光、王朗、梁、颜延之等旧说数十家为何晏申说,并间出己意。皇疏不囿于一家之言,遍采群说,多有辨析,宋《国史志》称其“虽时有鄙近,然博极群言,补诸书之未至,为后学所宗。”但皇疏成于六朝清谈之世,于名物制度略而弗讲,以老庄之旨,发为骈俪之文,多涉清谈,稍病芜陋。由此可见汉儒、魏晋注经风气之不同。后宋邢昺疏出,皇疏于南宋时亡佚。有唐时抄本传入日本,清乾隆间又由日本返传中国,即《四库提要》所说“乃发光于鲸波鲛室之中,借海舶而登秘阁”。传世版本有日本宽延三年刻本(武汉馆藏)、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内府刻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苏州文管会等藏)、清临汾王亶望刻本(中山大学等藏)等,均题作《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今本《论语义疏》已有窜乱,非皇疏之旧,然久佚重光,终是幸事。

猜你喜欢

  • 天一阁书目

    十卷。附碑目一卷。清范懋柱辑。范懋柱(约1718-1788),字汉衡,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著名藏书家范钦的后代。曾参加《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后又著录阁藏,编成《天一阁书目》十卷(也有作四卷)。卷首

  • 古诗

    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以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

  • 周易新讲义

    十卷。耿南仲(?-1129)撰。耿南仲,字希道,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历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为政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周易新讲义》原名《周易解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耿南

  • 四书蠡言

    七卷。清谭光烈撰。谭光烈,字松门,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是书首有黄之晋、勒方錡、萧枢序及光烈自序凡例。又有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各若干则。黄序称“其究心宋学,而不为宋学空虚之谈,

  • 奇闻类记摘钞

    见《古今奇闻类记》

  • 南唐二主词笺

    一卷。清刘继增(生卒年未详)撰。刘继增字石杳,江苏无锡人。继增得泰昌元年(1620)吕远刊本《南唐二主词》一卷,侯文灿既未曾见,而《词谱》所引,亦与此不同。与汲古阁抄本编次虽同,此多卷末〔捣练子〕一首

  • 春秋内传古注补辑

    三卷。清冯明贞撰。明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该书辑录汉、魏学者对《左传》的解说,以补前人辑录之未备。有光绪己丑(1889)味义根斋刊巾箱本。

  • 春秋演孔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演孔图》,系为推演孔子之事而作。书中叙述孔子因获麟而作《春秋》,九月书成,端门受命,天降血书,中有作图制法之状,故名《演孔图》

  • 正定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郑大进纂修。郑大进,广东揭阳人。出身进士。乾隆二十六年(1760)任正定知府。正定府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迄乾隆间已二百余年。郑大进上任后,以“居其地而不能综揽其图籍,守土之耻也”,遂

  • 宝绘录

    二十卷。明张泰阶撰。张泰阶字爰平。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书名“宝绘”。取自张云阶家宝绘楼。此书言其多得名画真迹,持论甚高。但其说多可怀疑,比如曹不兴之画,据南齐谢赫《古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