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集解

礼记集解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当中而限于额者,别为一榜引见”。后用中书,充四库全书馆分校官。乾隆戊戌进士,以一甲第三,赐及第,授翰林编修。乾隆四十九年卒。著有《礼记集解》六十一卷,《孙太史稿》二卷,《问津堂丛书》等。《集解》书首有孙锵鸣《序》曰:“我家敬轩先生,为学,一宗程朱,味精殚思,于书无所不窥,旁及天官、地舆、钟律、历算,而致力于《三礼》尤深。著《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余舅氏雁湖、几山两先生,累谋锓版而未累。咸丰癸丑,锵鸣自粤右归,被朝旨,治团于乡,从其曾孙裕昆,发箧出之,则累然巨篇,考订逾岁而清。本定庚申六年开雕,中更寇乱,迄同治戊辰三月始成。是书首取郑注孔疏,芟其繁芜,掇其枢要,下迄宗元以来诸儒之说,靡不博观约取;敬有未当,裁以己意。其于名物制度之详,必求确有根据。而大旨则在以经注经,非苟为异同者。至其阐明礼意,往复曲畅,必求即乎天理人心之安,则尤笃实正大,粹然程朱之言。先生易箦时,年未逾五十,于是已三易稿,功亦勤矣”等等。末题“族子锵鸣谨序”。全书分为:卷一至六为《曲礼》上、下;卷七至十一为《檀弓》上、下;卷十二至十四为《王制》;卷十五至十七为《月令》;卷十八、十九为《曾子问》;卷二十为《文王世子》;卷二十一、二十二为《礼运》;卷二十三、二十四为《礼器》;卷二十五、二十六为《郊特牲》;卷二十七、二十八为《内则》;卷二十九、三十为《玉藻》;卷三十一为《明堂位》;卷三十二、三十三为《丧服小记》;卷三十四为《大传》;卷三十五为《少仪》;卷三十六为《学记》;卷三十七、三十八为《乐记》;卷三十九至四十二为《杂记》上、下;卷四十三、四十四为《丧大记》;卷四十五为《祭法》;卷四十六为《祭义》;卷四十七为《祭统》;卷四十八为《经解》;卷四十九为《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卷五十为《坊记》;卷五十一为《表记》;卷五十二为《缁衣》;卷五十三为《奔丧》;卷五十四为《问丧》、《服问》;卷五十五为《间传》、《三年问》;卷五十六为《缁衣》、《投壶》;卷五十七为《儒行》;卷五十八为《冠义》、《昏义》;卷五十九为《乡饮》、《酒义》;卷六十为《射义》、《燕义》;卷六十一为《聘义》、《丧服》、《四制》。而《中庸》、《大学》已入《四书》,故仅录其目。与郝氏《礼记笺》不同,此书颇宗程朱,本经学家“义理”一派,故《曲礼》篇名下,即驳郑注《记》“五礼名曲礼”之说;而以朱子辨论经礼、曲礼者为至,并阐明其义。其言“此篇《曲礼》,特以篇首而名,不可谓皆曲礼之言,犹《檀弓》首章载檀弓事而名”。但解释多用郑注孔疏,引程朱者,似尚不如郑孔之多(程朱于《礼记》本无专书)。如《曲礼》“国君死社稷”一节,引郑注“死社稷,死其所受于天子”。孔氏亦谓“国君死社稷者,故社稷亡则死之”。按《曲礼》所言国君,皆称诸侯而言。明思宗竟以天子殉社稷为正,此未知天子以四海为家之义。此书引张子及张氏晞孟之说,谓“大道既隐,由暴君坏之”,及“孔子伤时之弊,欲复归于至德之盛,不取后儒谓《礼运》杂老氏之说”。很有识见。于《燕义》,引《吕氏》“大临”说,“君尽君之礼以下下,臣尽臣之礼以事上,故上下交而其志同,此所以君臣和礼义行”等等,亦具卓识,非寻常言礼家所及。至于《王制》主张作于汉时,《月令》仍认为非周公作,根据亦确。所引解释,自郑孔迄清戴震,集采极为广博。对研究《礼记》可谓颇有裨益。有咸丰十年(1860)盘谷草堂本、苏州新刻本、永嘉丛书本、中华书局1989年点校本。

猜你喜欢

  • 瑞阳阿集

    十卷。明江东之(?-1599)撰。东之字长信,安徽歙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瑞阳阿集》。明代别有洗马江朝宗字日东之,或混为一人,是不对的。东之曾筑室于瑞金山中,

  • 四书章句集注辅

    不分卷。清潘兴祚撰。潘兴祚字孝桥,平江(今湖南平江)人。是编以汉唐以来注疏,众说纷纭,源流各异,不揭其体要,则泛而无归;不衷诸至当,则杂而不粹。唯朱子能荟萃众说,择精语详。而群言互著,疑义颇多。于是剖

  • 铜梁山人诗集

    二十五卷。清王汝壁(?-1806)撰。王汝壁,字镇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铜梁(今四川铜梁)人。中进士后分吏部学习,曾任员外郎、礼部郎中,吏部郎中,直隶顺德府知府,保定府知府等职。乾隆五十五

  • 离骚分段约说

    一卷。清黄恩彤(1801-1883)撰。黄恩彤,字石琴,宁阳(今广东宁阳)人。道光六年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有《知止堂集》十三卷,《续集》六卷,《飞鸿集》诗一卷,《秋声词》一卷,《飞鸿集》文一卷。版本有

  • 论语孙氏集解

    一卷。晋孙绰(314-37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人。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隋书·经籍志》载《集解论语》十卷,并新旧唐志同为绰撰。《经典释文·叙录》作集注,亦为十卷

  • 墨园翠语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详见《天壤阁杂记》条。此书为王氏辑录张廷济、宋翔凤、崇恩殷、彭寿、盛昱、张之洞、李文田、黄绍箕等人,考论金石题记札牍而成。乃王氏随时记录,未经编排之作。书末有其子王崇焕一跋。

  • 湘行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康熙五十八年(1719),彭而述莅临湖南提学,由长沙至衡州湘江,共历五个月。此记专纪沿途见闻,故以湘行为名。该记辨潇湘流域至严且晰,记沿江风景,两岸山势,

  • 畏庐文集

    一卷。《续集》一卷。《三集》一卷。《诗存》二卷。《论文》一卷,《琐记》一卷。清林纾(1852-1924)撰。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另署冷红生。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维新运动,辛

  • 浮沚集

    八卷。宋周行己(约1104前后在世)撰。周行己,字茂权,号浮沚,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元祐六年(1091)进士,为本州教授,后官至秘书省正字,出乐清知县。著有《浮沚集》。行己文集多有刊本。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